来自山东省寿光市的蹲点报告(6)
时间:2019-04-19 17:02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农二代”的成长、崔江元们的富裕,成为寿光的一道剪影。这道剪影折射的,是蔬菜产业一马当先,农业率先发展、优先发展,给寿光农民带来真金白银,农业农村其乐融融。那么,蔬菜对二三产业有什么影响,是更好地支撑多业并举,或是因“一业独大”而制约二三产业的张力? “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农业强起来了,二三产业更有底气、空间更大。”寿光市发改局副局长卢立男说,仅从蔬菜产业的直接效应来看,它拉动的农资经营和种子市场,就是一个庞大体系。在寿光,你可以找到几乎所有国内外知名蔬菜种子公司代理商,农业院校和农业研究机构很多都在此设站建场,还不说建大棚、搞物流、中介信息等,寿光的流动人口就是很大的消费市场。“你上午说建大棚,下午就有建筑队开工。” 在寿光凯马汽车工业园,巨大的现代化汽车厂房昭示着凯马的业内地位。“凯马的起家就是因为农村市场需求大。”年过六旬的凯马汽车创始人、原董事长董宜顺,清楚地记得凯马的发家史。凯马最初只是一家乡镇铁木加工厂,1992年基于市场变化开始生产农用小三轮、小四轮,直至现在生产大型农用车辆。在凯马的销售板块中,山东是大头,寿光在县级市中销量靠前,“如今寿光每年销量还在1500台左右”。 山东全福元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安的感受更直接。舒安是当年“伯祥书记”在商业系统挑选的干将之一,1990年开始担任总经理,此后逐渐带领全福元成为国内商业界名流,连续10多年成为国内商业百强企业,在国内县级商业企业中唯一进入百强。在寿光各乡镇,全福元都有大卖场,主要村庄有便利店,年销售额超过80亿元,其中本地销售达40亿元。对一个县级市,了不得啦,“这是因为寿光农民富裕,城乡差别小,工业也好,流动人口多,购买力强”。舒安说。 乡村富了,企业空间更大,又带动了消费服务,良性共助。“伯祥书记”举了个例子:寿光农民有钱了,存款就多,按照金融机构要求,多存可以多贷,那时候乡镇企业正在崛起,一个县一年给企业的贷款,从几千万元到上亿元,帮助太大了,“企业好了,对农业的支持就更大,城乡市场不就活起来了嘛”。 据介绍,寿光居民存款一直较高,2018年居民存款余额超过1000亿元,其中80%来自农村居民,是山东省首个居民存款突破千亿元的县级市。 位于寿光的山东凯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装配车间一角。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瞿长福摄 一张蓝图与“市场之手” 追寻寿光的发展经纬,两条线特别清晰。一条线是寿光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从未改变、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条线是“市场之手”充满活力、创新求变与时俱进。 这不是专业术语,而是寿光大地的真实印记。 每年4月20日,张嘉庆老人特别兴奋。这一天,是20年来从未中断过的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开幕的日子。提到“菜博会”,退休的张嘉庆总有说不完的话,“菜博会”是寿光市委一手打造起来的金字招牌,“2000年首届‘菜博会’启动时,我们都没有办会经验,市委书记几乎每天都要到筹委会了解情况,就是要把‘菜博会’办成菜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舞台”。 张嘉庆被称为“菜博会总设计师”,当时是寿光市商业委员会主任,“菜博会”筹委会办公室主任。那时候,寿光蔬菜名声在外,能不能真正做大做强,是寿光市委的一件大事,因此一直在寻找提升蝶变的机遇和窗口,“菜博会”就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时机。从开办迄今,“菜博会”已连续举办19届,成为国内外蔬菜产业最具人气的盛会。现在,第20届就要来了,对所有参展人来说,“只要在‘菜博会’得到认可的品种,就能得到市场认可”。张嘉庆依然满脸豪气。 “菜博会”彰显了寿光的眼光与胸怀,更凸显了寿光人一届接一届接续努力,一张蓝图绘到底、功成不必在我的干事精神。信俊仁回忆,蔬菜刚刚起步的时候,大家就是为了挣点钱,吃饱肚子,摆脱贫困,没想到后来能有这么大的天地。但是,真正的考验也就在这里。是挣到钱就完事,撒手不管,还是把蔬菜当事业,当产业,一竿子插到底。“有的地方曾经一鸣惊人,最后烟消云散,就是没有扑下身来,一抓到底”。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政务新媒体买粉丝将判不合格
- 下一篇:长江海事局推出20项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