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山东省寿光市的蹲点报告(4)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来自山东省寿光市的蹲点报告(4)

  地利物流园市场部经理孙向明是个“老市场”,2009年新市场一开业就从九巷“转场”过来了。他告诉记者,物流园现在是农产品、农资、种子交易,汽修汽配、仓储降温、冷链加工、信息交流、检验检测、物流配送于一体,“凡是蔬菜流通需要的,这里都有”。每天,物流园的流动就业人口过万,仅蔬菜交易就有本地菜、本省菜、外省菜3个交易区,日交易量最高可达1500多万公斤,交易额3500余万元。“这里没有买不到的菜,也没有卖不出的菜。”他言语中露出几分骄傲。

  以蔬菜为龙头的农业板块夯实了、做大了,县域经济的基础就稳定了。王伯祥全县一盘棋的思路更清晰,意志更坚定。他说,县域经济,千头万绪,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王伯祥的做法是,抓“带头人”。寿光市经信局副局长张翾回忆,今天寿光市有三块“老字号”招牌:农业三元朱、工业晨鸣、商业全福元,代表了寿光市县域经济格局。这一格局是上世纪80年代就奠定的,因为寿光市较早就提出了“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口号,“作为一个内地农业县,寿光的这一视野更远”。

  晨鸣人用事实为这一视野做了标注。1987年1月,面临亏损的寿光晨鸣造纸厂迎来了新厂长陈永兴,陪同他进厂的,是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此时,陈永兴已经53岁,在台头镇任副镇长,即将“到点”。“伯祥书记”发现了他的管理才干,推荐他作为首批破格进入工厂挂帅的人才之一。“当时去企业就是干事,国营企业也没有绩效,不能发财,是去救企业,去干活的。”至今,张翾仍然佩服“伯祥书记”的魄力和眼光。

  老将陈永兴果然不负所望,不到10年就带领企业跻身国内8大纸厂,引发业界“晨鸣现象”。“他来的时候造纸厂就几台小设备,400名员工,年产6000吨纸,入不敷出。来了之后晨鸣几乎日新月异。”晨鸣集团党委副书记侯焕才满怀感情地回忆。当年,侯焕才不到30岁,跟着老厂长干得很带劲。

  陈永兴上任后,先是抓内部改革,一面大胆更新引进设备,当时别的造纸厂很少购买先进设备,晨鸣走在了前头;一面改变整顿员工拖拉散漫、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接着,推进股份制改革,抓住当时企业股份改革的好时机,促成晨鸣较早成为上市企业。

  随后,陈永兴主动走出去兼并重组,使企业快速上台阶,“老厂长的一大功绩,就是在别人受不了市场冲击的时候,让晨鸣学会了游泳”。

  继任者陈洪国就是率先学会游泳的佼佼者。2018年,晨鸣纸业在董事长陈洪国带领下,逆势而上,营业收入达到288亿元,连续多年保持行业领先位置。而这一成绩,只是寿光县域的“诸雄之一”。2018年,县级市寿光,缴税超过1亿元的企业就有14家,其中鲁清、鲁丽过10亿元,巨能、联盟、晨鸣过5亿元。

  更远的视野和思路,带来了更宽的通路和出路。林红玉动情地说,几十年来,寿光从“伯祥书记”抓“能人带头”“典型引路”,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抓结构调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寿光县域经济始终走在持续跟进、持续改善、持续提升的道路上,成为山东县域经济“领头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并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寿光模式”。

来自山东省寿光市的蹲点报告

  在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村民崔江元在大棚里操作水肥一体化设备。 (资料图片)

  农业优先与产业共兴

  寿光以蔬菜扬名,但不止于蔬菜。

  早在1992年,寿光市就连续三届跻身“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1993年,寿光撤县设市,被命名为“中国蔬菜之乡”。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寿光成为全国18个重大典型之一;2018年,寿光成为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之一。

  一个农业大县,唱响的,是一二三产齐头并进、城乡文明共同兴旺的劲歌。

  寿光的实践,解答了一个农业大国长期反复探索的现实问题。70年来,各地县区奋发图强、孜孜以求的发展道路,就是如何在农业占大头的背景下做强做大、做好做优。寿光,在地理位置、种植传统等方面并不比其他地方更有独特便利和优势,但寿光农业较早做出了特色、做成了亮点、做成了品牌,同时也培养了工业基础,工业的雄起又共同铺垫了消费产业扩张提升,促成产业共兴、县域壮大。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