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5)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5)

  中西文明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罗素早在上世纪初就认为,中西双方都应该保留自己的长处,借鉴对方的长处,绝不能学习对方的短处和保留自己的短处。他认为中西交流可以互补,他说:“我们的文明的显著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长处则在于对人生归宿的合理理解。人们一定希望看到两者逐渐结合在一起。”“中西交流对双方都有好处。他们可以从我们这里学到必不可少的实用的效率;而我们则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一些深思熟虑的智慧,这种智慧使其他古国都已灭亡之时,唯独中国生存了下来。”罗素甚至认为,中国智慧拯救西方文明和世界,他强调“从人类整体的利益来看,欧美人颐指气使的狂妄自信比起中国人的慢性子会产生更大的负面效果……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然而,欧洲人的人生观却推崇竞争、开发、永无平静、永不知足以及破坏。导向破坏的效率最终只能带来毁灭,而我们的文明正在走向这一结局。若不借鉴一向被我们轻视的东方智慧,我们的文明就没有指望了。”在新时代,当年罗素所发出的中国文化精华能够给人类和平带来希望的感慨正在变成现实。

  梁启超也强调不同文明交流和互鉴互补的重要性,他认为我们必须“拿西洋的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并说:“我们人数居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我们对于人类全体的幸福,该负四分之一的责任。不尽这责任,就是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同时的人类,其实是对不起自己。”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强调:“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总之,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两个重要理念,这两个理念将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构建国际新秩序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