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4)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4)

  其次,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各种文明创新的前提。文明多样性是创新和创作的源泉。它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文化创新或某种新文化的创造,在许多情况下是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中产生的,有不少是在异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或在吸收了其精华的情况下而创造的。古今中外许多著名舞蹈、音乐、绘画、工艺等,都是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产生的。现代西方流行的许多舞蹈、音乐,是在非洲黑人和印第安等民族的舞蹈和音乐上创造的。二是许多民族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创作,都根基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离开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就不会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第一条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三是凡是文化繁荣发达的地区大多是文化多元共存的地区,有些地区较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文化交流太少,文化太单一,没有相互吸收精华、取长补短的条件。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越单一,保守性和排他性也越强,社会和文化发展也就越慢;而开放的、多种文化交流的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较快。因此,任何一种文明都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都必须“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否则就没有生命力。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最后,文明交流互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文明或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具有重要价值的可再生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它可以造福于子孙万代。各国的文明和文化遗产既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也具有研究、观赏、教育的价值,同时也具有直接和间接的经济价值。每一个民族都有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衣食住行、人生仪礼、音乐舞蹈、雕刻绘画等,构成了与众不同的人文风景。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十分注重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因为文化遗产资源带动的旅游业在整个国家的经济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有些国家的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收入甚至是国家主要的财政收入。旅游者到异国旅游观光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形式之一,开发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使旅游者欣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风光之美、山水之秀,而且可以欣赏各国、各民族独特的人文风情,增强旅游者对异文明的了解和认识、认同和尊重,同时也可以起到相互学习和借鉴的作用。如此,既有利于所在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更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不是冲突的根源,而是互补的基础,是创新发展的前提

  综上所述,不同文明之间之所以加强交流互鉴,原因包括:一是文明多样性是人类历史和当代世界的现实;二是文明具有相对性和交融性特征;三是保护文明或文化多样性是世界各国的共识;四是文明多样性和差异性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基础。文明交流互鉴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人文基础;其次,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发展动力。因此,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不是冲突的根源,而是互补的基础,是创新发展的前提。

  从历史和当代大量事实来看,不同文明国家之间,交流互鉴越频繁、越深入,彼此之间也就越认同、越尊重,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就越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也就越牢;交流互鉴越稀少、越浮浅,相互之间也就越容易误解,越容易生产矛盾和冲突,国家之间的关系就会处于紧张状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就没有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