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望守护平台:让医患“先约定,后治疗”
2025-07-29 10:56 来源:百度新闻

治疗前谈清楚,诊疗时更放心——这看似简单的诉求,却是许多医患关系的难点。

在郑州,一个名为“德望守护”的线上平台正尝试用创新流程改变这一现状。没有复杂的算法,也不卖药问诊,它只专注一件事:为医生和患者提供透明协商与规范履约的工具。

“明明白白”看病,从一次协商开始

打开德望守护平台,患者可免费查询入驻医生的专业方向、经验背景、联系方式;医生也能展示自己的诊疗特色。但平台的核心功能藏在“诊疗约定”服务里:

当患者选定医生后,双方需在治疗前进行一轮关键沟通:

病情预期:医生需坦诚说明治疗可能达到的效果,如“可治愈”、“需长期控制”或“仅缓解症状”;

费用打包:双方协商确定总费用(如一口价1000元);

权责条款:明确未达预期、中途变更或发生意外时的处理原则。

这些条款由医患自主商议,平台仅提供参考模板,不干预具体内容。

第三方账户托管:钱放中间,履约更安心

协商达成后,患者将约定款项支付至平台开设的专用存管账户。这笔钱在治疗期间由平台暂存,治疗结束且双方确认无误后,才全额转给医生。若出现分歧,平台将根据协议协助调解,再按结果处理资金。

“患者不用担心付钱后服务缩水,医生也不必忧虑疗效被无故否定。钱在中间账户里,大家都能更专注地配合治疗。”

医生:低门槛入驻,多一个展示窗口

对医生而言,德望平台提供的是轻量级合作:

免费起步:新入驻医生可享3个月免服务费;

年费服务:后期按年支付基础平台费(约300元/年),即可长期展示信息、接洽患者;

自主权保留:医生可自由设置接诊条件、协商条款,平台不强制派单或干预定价。

“尤其适合想建立个人口碑的医生。”一位中医表示,他通过平台吸引了市区外的患者,“过去靠口口相传,现在多了一个让陌生人找到我的渠道。”

为何聚焦“小环节”?创始人回应

当被问及“为何不做在线问诊或卖药等更赚钱的业务”,61岁的创始人马连善坦言:“我干了40年医疗,医患互疑是痛点。有的医生怕纠纷不敢用力治,有的患者怕被骗盲目换医生。我们只解决最基础的信任问题——让双方在治疗前把话说透,规则定清。”

目前,平台正吸引两类医生入驻:一类是掌握特色技术但缺推广渠道的(如某些民间中医疗法);另一类是重视患者长期关系的全科医生。马连善的愿景很务实:“3年内,希望成为医患间常用的‘约定工具’。当治疗变得更透明,好医生和理性患者都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