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我要以钉钉子精神反反复复地去抓”(4)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这件事我要以钉钉子精神反反复复地去抓”(4)

  越是到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求速成,脱贫摘帽后还要稳一稳、沉淀沉淀,确保经得住历史的检验。质朴的语言,充满辩证法和科学的方法论,充满哲理性的光芒,直抵人心。

4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这是4月16日下午,习近平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4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这是4月16日下午,习近平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总书记谈到了“迟到”和“早退”的问题。“脱贫‘迟到’一点没有关系,还可加大力度,但没有必要强调‘早退’。‘早退’容易形成攀比,引起队伍不安心,更容易弄虚作假,一定要刹住。我们定的是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是要全力以赴、奋力拼搏、快速奔跑、急行军才能完成的,但决不能急功近利去抢功、冒功。”

  他谈到了“拔高”和“降低”的问题。听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同志讲危房改造,习近平总书记叮嘱道,有两个倾向要注意,一个倾向是一步登天式的,擅自拔高标准。脱贫是保障基本生活,跟富裕小康是不一样的。另一个倾向是降低标准,争抢早“脱贫”。尤其是一些地方易地扶贫搬迁的房子,层层转包,落实不到位、不达标,住一两年天花板就掉下来了。对降低标准的问题,一定要严肃整改、务必到位。

4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这是4月16日下午,习近平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4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这是4月16日下午,习近平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会场,安静到能听见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蹇泽西发言时,提到了石柱县的脱贫产业。“石柱县是黄连之乡、辣椒之乡,还盛产蜂蜜。我们常说,吃得了黄连苦、解决问题不怕辣,日子才会比蜜甜。如今,石柱县还新发展了中药材黄精种植。村民们不仅可以拿土地流转费,还能参与分红。”

  习近平总书记听了深有感触:“我们提出要实施‘五个一批’,总的就是要因地、因人制宜,缺什么补什么,能干什么就干什么,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大山挡住了人流、物流、信息流,也挡住了致富路。蹇泽西告诉总书记,这几年,石柱县推进交通建设向贫困乡、贫困村覆盖,如今行政村通畅率100%。

  “没有交通,就没有眼界。我想起当年在福建,去寿宁的路非常难走。乡亲们也不敢把猪养得太肥,因为太肥的话运不出来。但路一通,车一进去,发展就活了。”

  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交通扶贫……越是到吃劲的时候,越要响鼓重锤。有组沉甸甸的数据:全国832个贫困县,153个已经宣布摘帽,284个正在摘帽评估。习近平总书记放眼长远:“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要严把贫困退出关,严格执行退出的标准和程序,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铿锵的声音,蕴含着接续前行的内在逻辑:“贫困县摘帽后,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实现已脱贫人口的稳定脱贫。要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不能乱翻烧饼、不能动辄换了频道。”

  汇聚磅礴之力

  脱贫战线上千千万万的干部群众,是中国奇迹默默的创造者。

  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困难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激情。

  张剑峰,因病返贫的华溪村村民。他感恩党的帮扶,一再给总书记念叨:“如今政策真是好,我要努力往前跑!”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