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打黑风云:“四大家族”及其背后的“保护伞”(2)
时间:2019-08-08 09:23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多人仕途有交集,有的为上下级关系。比如,刘东任呼兰区城管局局长时,胡树河为该局副局长;侯玉任呼兰区国土资源局局长时,王洪军任该局副局长。 7月4日,中央扫黑除恶第14督导组离开黑龙江。5天后,哈尔滨市一名主要官员被宣布落马,他是哈尔滨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锐忱。 舆论认为,呼兰市多名官员密集落马,任锐忱作为上级政法系统主管领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去年年底,鹤岗市打掉一个以肖维忠(绰号“宝文”)为首的恶势力犯罪团伙。履历显示,任锐忱是鹤岗人,他曾在鹤岗市公安局局长的岗位上任职时间超过13年。 呼兰区相关部门提供给《中国新闻周刊》的一组数据显示: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截至8月2日,呼兰区共查处“保护伞”案件11起,涉及51人,处分25人,开除党籍公职 1人,开除党籍取消退休待遇2人,开除党籍建议解除劳动合同1人,留党察看4人,撤销党内职务6人,拟并案处理88人。 “四大家族” 横行呼兰 近日,呼兰区发布的相关通报称:区扫黑办向社会公开征集“四大家族 ”涉黑涉恶问题线索,敦促涉黑涉恶违法犯罪人员认清形势,主动投案自首,争取从宽处理。 在呼兰,“四大家族”妇孺皆知。但是,“四大家族”究竟是哪四家,众说纷纭。在当地官方的通报中,也仅提到了以于文波和杨光为首的两家。 呼兰区委一位部门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呼兰“四大家族”只是一个符号。很多人都好奇是哪几家,但其实并没有明确说法。“一般称得上是家族式的(黑社会组织),得具备兄弟多、资源多等特点。细细一想,不仅是呼兰,很多地方都有这种家族。” 6月10日,以于文波为首的16人因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罪,由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有受访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于文波现年49岁,又名“于大波”。他的江湖地位起源于“呼兰黑老大”赵纯。“于文波是赵纯的妹夫,也曾是赵的马仔”。 赵纯,绰号“赵四儿”,曾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呼兰“黑社会一哥”,他以经营客车运输和收各种“保护费”等起家。 上述知情者说,呼兰的大小采沙场、各个饭店都要给赵纯缴纳保护费。大到一些民企,小到小商小贩,都在他的“保护”范围。 赵纯还有一个敛财方式是“逼人赌博”,对象是一些有经济实力的民企老板。赌博时他明着出老千赢钱,传说曾经一场局,“赢”过一台上百万的进口车。“对于他的邀请,你如果敢拒绝,他就找人去‘接’你妻子上下班、孩子上下学。” 江湖传闻于文波与赵纯关系并不和。《中国新闻周刊》从于文波案的起诉书看到:1996年9月,于文波与他人预谋用猎枪将赵纯的腿打折,未果。 在呼兰坊间广泛流传的一个说法是,在一次黑社会火并中,赵纯被另一个黑社会头子廉博伟雇凶杀掉了。 黑龙江省高院的一份判决显示:1993年起,廉博伟与赵纯在呼兰区内为争夺经营和势力范围相互斗狠,积怨很深。2000年8月,廉向别人提供枪支、子弹,将赵杀死。 2005年,廉博伟被以故意杀人、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等9项罪名,被判处死刑,2006年底被执行枪决。 廉博伟案发又与于文波相关。《生活报》曾报道, 2003年8月,于文波向黑龙江省公安厅递交关于廉博伟的黑社会团伙犯罪举报材料。 而赵纯和廉博伟谢幕后,于文波成为了呼兰的“黑社会一哥”。 于文波案的起诉书中显示,1996年11月,于文波在呼兰经营客运生意,为争抢客源,他指使杨树宝等人将对手刺成重伤。潜逃2年后,他主动投案,被取保候审。2000年8月,于文波获刑三年,缓期三年执行。 2004年,于文波任呼兰亿兴房地产公司董事长。他陆续成立或实际控制的公司达到至少10家,涉足的行业覆盖供暖、环卫、菜市场,甚至殡葬行业。 商业版图扩大时,他也取得了一些光鲜标签,任过哈尔滨市人大代表,还被共青团黑龙江委员会、黑龙江省青年商会授予“黑龙江省杰出青年企业家”荣誉称号。 知情者说,于文波为人暴躁蛮横。在呼兰获得地块后,在拆迁时遇到阻力,他就对不肯搬家的房主采取泼油烧屋、停水断电、入室打人、砸玻璃、利用工具强拆等手段解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