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琨七下南极:那是一个国家的地平线,一个国(4)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郭琨七下南极:那是一个国家的地平线,一个国(4)

  1989年1月14日深夜,“极地号”突遇特大冰崩。翻倒的冰川离船最近只有两三米。全船进入紧急状态,还有人写了遗书。担任气象组组长的高登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是建站过程中最危险的状况。

  冰崩过去了,但极地号被浮冰团团围困。苏联站站长举过去的先例认为,极地号当年内可能出不去了。考察队领导以密码电报向国务院汇报,国务委员宋健指示:“确保人员安全。”

  队党委决定:疏散、留守、抢滩。将队里的老弱者疏散到岸上去,骨干和年轻力壮者留在船上待机。一旦情况恶化,只有让极地号冒险冲上抢滩搁浅,以免沉入大海。郭琨向大家宣布决定后,气氛更加紧张。

  1月21日,围困极地号7天的浮冰终于裂开了一个30米的口子。根据侦察报告,船队果断启航突围,冲出了冰崩险区,开到中山港卸货。仅仅两小时后,冰裂又合上了,一直等到返程再没打开。

  历时32天,116名考察队员在南极圈内建立了中国第二个南极科考站——中山站。

  两站建成后,中国的南极考察完成了从“建站”向“科考”为中心的转变。

  目前,中国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在北极建立了黄河站,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同时实施两极考察的国家之一。中国拥有排名全球前十的破冰船雪龙号,昆仑站占据了南极大陆的最高点冰穹A。

  颜其德和刘小汉说,中国的极地考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与中国的发展相伴而生的,这是国家科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体现。35年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中国南极事业已进入世界前列,中国科学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仅次于美国。

  2017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国家海洋局对中国极地考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授予郭琨等59人“中国极地考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当月,82岁的郭琨坐着轮椅上了央视《朗读者》节目。因长期在极寒环境下工作,他多年伤病,双腿无法行走。他说:“事关民族荣誉、国家尊严,我就是拼了老命,也得把这件事情做好。”

  这是刘小汉最后一次见到郭琨。他说,在郭琨的带领下,首批南极考察队队员都有这种家国情怀。“军队的主官性格什么样,士兵就什么样。所以我受他的影响,今天还在从事南极科研活动,干了一辈子。”

  《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第13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