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哭丧人:见过太多生离死别
时间:2019-04-06 07:32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职业哭丧人:见过太多生离死别 3月24日,山西平遥,职业哭丧人三平正跪在灵前哭唱,主家给的赏钱夹在孝帽里。 3月23日,山西文水县,一个葬礼上,三平用下巴将一根大木棍顶在空中,木棍的顶端还顶着一辆自行车。 3月24日,山西平遥,一场葬礼正在举行。 3月23日,山西文水县,一个葬礼上,三平正表演吞气球。 “妈妈啊,妈妈,今天你就要离开我们了……” 三平哭唱的声音,如同暴风雨来临前投下的闷雷,震得人心颤。 他上身披着白布,头上系着白布,跪在了用PVC塑料材质搭成的灵堂前,铺在院子里的毡布散落着稻草,空气中弥漫着烟灰的味道。 三平翻着白眼,似乎因为太过悲伤而昏厥过去了,一只手也耷拉着。一旁的男子见状,连忙伸出了手,掐住三平的人中。 “好!”围观的人群中有人鼓起了掌,手机咔嚓咔嚓拍照,人们笑着,在这场丧礼上看着三平的表演。这是当地一种流传很久的风俗——哭丧,三平是被雇来的哭丧人。 “醒过来”的三平,继续着悲恸的哭喊声,而主家及其亲戚朋友,则将“赏钱”,一张接一张地塞进三平头上白色孝帽夹住,100元,300元,600元……三平头上孝帽下的钱,最终定格在1000元。 “三平你刚才是真的哭晕过去了吗?” “不是,是演的,演悲伤过度晕过去了。”对于自己成功的表演,三平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半路出家的哭丧人 因为唱哭的本领得到了很多人认可,三平渐渐成了喜宴不欢迎的唱戏人。 今年57岁的三平,有着一米八的个头,身体壮实,皮肤颜色是庄稼人常见的那种黝黑,鬓角微微发白,眼角的皱纹耷拉着,但是掩盖不了他那双大眼睛。整张脸上,最平淡无奇的,是他的那张嘴。薄嘴唇,上唇轻微上翘,干燥发白。就是这张嘴,说戏唱曲,用一段段哀嚎的哭声送走陌生的亡人。 “我唱哭腔比较在行,所以大家都让我唱。”随着年岁的增长,三平也渐渐不再受喜宴的欢迎,也因为唱哭的本领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越来越多丧事的活儿找上门来。 三平哭丧,是半路出家。在此之前,他种过地,干过泥瓦匠,做过豆腐,也贩卖过猪肉,农村里常见的几种能养家糊口的营生,他几乎都干过。2003年,国家开始严格管理生猪的屠宰,三平因为没办下来生猪屠宰证,只能放下了屠宰牲口的刀。 三平从小就爱好唱戏,扭秧歌。在不杀猪后,机缘巧合,有戏班子邀请他去唱几句,那是他第一次走向舞台。“当时我表演观众们挺喜欢的,我就想继续表演。”三平后来就开始跟着戏班子一起表演,自学戏曲和杂技。 而最开始,他只是在戏班子里唱戏,唱着传统的当地戏曲,表演杂技绝活逗人开心。戏班子在村头表演,更多的时候,他们出现在结婚的喜宴,孩子的生日宴会,葬礼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第一次去哭灵,是被“主家”(指雇用戏班子的雇主)要求的,事情过去了十多年,三平已记不清当时的具体情况,但还是深刻记得自己当时的感受:“不情愿,觉得丢人”。 尽管不情愿,三平还是硬着头皮走到了灵前,唱了一首《小寡妇上坟》。“我不能拒绝啊,因为我拒绝了整个戏班子都会难做啊。”在三平看来,去哭灵不是自己的本意,他是被架到了那个台子上,由不得他。 “好像天生就适合干这行” 在农村戏班子,很多人都是吹拉弹唱样样都会,三平也是如此。 “咿咿呀呀……” 李东被电视里的声响吵醒了,睁开双眼,窗外还是一抹黑,但屋里的灯已经亮了,父亲三平坐在床头,眼睛直愣愣地盯着电视机,手握着笔在本子上抄写着,嘴里念念有词。 李东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凌晨五点,便翻了个身,模模糊糊又睡了过去。 从父亲清晨日复一日的举动和同学们的言语中,李东渐渐明白父亲在戏班子的工作。那时他觉得父亲的工作丢人,在学校里,时不时会有同学笑嘻嘻地走到他面前,“李东,我看到你父亲昨天表演了,他在台上牵着女人的手呢。”李东憋红了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