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视觉中国:行业良心还是版权猎手(3)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医疗中心 >

起底视觉中国:行业良心还是版权猎手(3)

  至于图片的定价,还是看图片质量,比如创意度和稀缺度高低,可以通过和同类照片的比较得出,同类照片越多,创意度越低。此外,摄影师在图库每卖出一张照片都能从平台拿分成,分成因平台而异,一般在20%到40%间。

  对于图库来说,判断上传者是不是照片的真实作者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常有多种方式。比如,一些摄影师在拍摄前会在相机设置自己的名字。此外,已上传的照片是有分辨率的要求的,有的图像素达到1200万,通常只有原作者会有如此高清的图片。

  备受诟病的“维权式营销”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图库交易市场竞争也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维权式推销”模式在主要的图片使用者媒体行业里屡被诟病。

  一位图片版权市场的资深人士透露,图片库都有后台系统自动捕捉各个网站的侵权行为,开始发现的时候往往不去维权,等到侵权图片累计到一定量,再进行维权,以起诉同时推销的方式,达成被动版权交易。

  有摄影师告诉记者,视觉中国等图库公司可以把摄影师作品标记,一旦发现有别的没经过授权使用摄影师照片的媒体或者公司,图库公司可以帮摄影师打官司,最后摄影师获得赔偿。

  不过,国内一广告公司合伙人、设计总监李伟眼中,这种合理维权有逐渐“走歪”的趋势。

  “视觉中国、全景视觉为主的图库网站,早期的盈利模式均以卖图库授权为主,如今则出现了以诉讼推动销售图库的趋势。2013年左右,视觉中国、全景视觉等开始起诉企业客户双微使用的图片侵权,企业客户则委托广告公司进行解决,通常的解决方式是广告公司出几十万购买图库版权,此前侵权的图片被计为合法购买。”李伟称。

  2013年之后,随着“鹰眼”等图片追踪技术的发展,图片维权变得容易,不管图片是否裁切、修改,只要通过唯一的识别代码,都可以找到侵权图片。再加上,图库网站逐渐发现,一个销售员努力维护客户的年流水(几十万),基本和打一个版权官司的收益相当,版权战开始变得越演越烈。

  “原来销售部还会顾及合作关系,对法务部的起诉行为进行干预,到后期他们(图库)发现打维权官司比卖图更赚钱,法务部变得非常强势,销售部也不再对客户进行维护了。”李伟对新京报记者说。

  据强韵数据统计,自2013年到2018年三季度,视觉中国及其子公司共涉诉讼1000多起,涉案赔偿金额合计625万元,其中,与Getty版权图片涉案金额达到615万元,超过上述赔偿总额的98%。

  李伟称,“为避免麻烦,视觉中国更愿意用Getty的图片进行维权诉讼。”“而用于维权质询的摄影师图片又会如何处理?基本都是‘维权转销售’,即通过维权获得图库购买。”

  2014年,视觉中国借壳远东股份在主板上市。2017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通过“鹰眼”新增年度协议客户数量较2016年同期增长超过54%。

  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从已有判例来看,目前,国内图片的版权保护状况并不乐观,远不如文字方面的著作权保护”,一位律师向新京报记者指出,侵权成本低,而维权成本高是症结所在,“几乎没有人会为了一张图去起诉”。

  在凯文看来,国内的版权市场仍然有待规范,尤其是图片领域,盗图等侵权现象常见,很多人在观念上依然认为,“在百度上搜到的图就能直接用。”

  在其心目中,站在摄影师的立场来看,视觉中国的确为创作者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摄影师售卖照片和维权,都会变得更便利。

  凯文说,摄影师如果没和平台签约,图被盗用了,作为个体维权将很困难,因此摄影师群体鲜少主动维权。但和平台签约后,图库会调查未经授权使用图片的情况,并主动帮助摄影师维权。

  木木告诉新京报记者,在目前不容乐观的图片版权领域,以视觉中国为代表的版权图库,“还是做出了一些努力的”。

  作为摄影师,木木曾有过在社交平台发布的图片被盗用的经历。考虑到成本过高,他最终没有进行维权。不过,如果将这些图片授权给图库,则会好一些。木木说,视觉中国发现版权图片被盗用,会主动去维权,但不会通知摄影师,只有在维权成功后,账户收到赔偿,摄影师才会知道。

  一名资深图片从业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如果一味指责图片库,导致其关停,最终可能会出现摄影师的正当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图片库无法正常运营、用图方成本增加的窘境,遵守规范的图片使用者无图可用,盗图现象无法得到遏制,最终伤害的将是整个行业。

  “市场活动需要在法律框架下运作”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