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视觉中国:行业良心还是版权猎手(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医疗中心 >

起底视觉中国:行业良心还是版权猎手(2)

  “据我自己的统计,2017年6月至今近两年时间,我的作品提供15次正规授权,而盗用作品的已发现数百次(还不包括未发现的),遭盗用问题非常严重。分布非常广,政府单位、央企国企、地产企业、上市公司、私营企业、电视台……”4月12日,专注4K视频制作的自由摄影师刘万明告诉新京报记者。

  在他看来,目前国内的版权市场较为混乱。“只有极小部分单位企业、广告公司、传媒公司会主动从版权方购买作品使用授权,大多数是从淘宝等渠道廉价购买盗版,或者直接从网络上复制别人发表的作品”。

  4月12日,新京报记者在闲鱼以“摄影图片素材”等关键词搜索发现,8万张背景图片素材售价仅为3.5元。

  据刘万明介绍,他的作品在网上被盗卖非常严重,价格在几毛钱至几百元不等,最低价仅3毛钱。这类盗卖,很难处理,盗版投诉处理后,很快又会换个地址放出来继续售卖。

  新京报记者查看卖家留言发现,使用此类素材的客户大多为广告公司和自媒体人。

  国内一广告公司合伙人、设计总监李伟(化名)向记者介绍,2010年以前,广告公司大部分是设计作品,购买图库相对较少。2012年前后开始承接企业主的“双微运营”(微博、微信),每个月一个大客户使用图片的数量在百张左右,这时候开始出现图片和字体的侵权问题。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图片版权行业前景研究与投资可信性报告》,图片库需求在近几年呈现上升趋势,原因是自媒体高速发展,而为了达到吸引流量增强内容趣味性的效果,公众号发文普遍图文并茂,所以图片的使用量出现爆发式增长。

  ■ 纵深

  如何走出“三输”困局?

  不透明的价格

  业内人士指出,商业图片库目前的运作模式,主要基于互联网,用户可通过版权交易平台完成浏览、搜索、支付。

  其经营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包括接受上游内容提供方的委托,由图片库公司代理视觉素材的权益,素材权益出售的收益由图片库与作者分享。

  其次,图片库公司对视觉素材进行加工,原始素材真正成为图片库的“商品”。因此,编辑能力以及后台处理能力,是图片库公司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最后是视觉素材的营销,多采取线下一对一方式,最大限度开发图片价值。

  视觉中国前签约摄影师苏杨告诉新京报记者,视觉中国从早到晚都有编辑值班,工作职责主要是选取签约摄影师上传的图片。

  一般来说,独家授权给视觉中国的图片售价,相比非独家的要高一些,此外,图片定价也与摄影师名气相关。

  与之相对的,是售价的不透明。一般来说,图片售出时,摄影师按照合同上约定的比例拿分成。如果照片被自媒体选用,还有存在流量分成的情况,流量越大,分成越高。

  在苏杨看来,视觉中国支付给普通签约摄影师的钱,只占其售价的“很小一部分”。几年前,苏杨卖的照片基本是非独家,即向多个平台上传,每卖一张照片,到手不过十几元钱。

  苏杨表示,作为曾经的签约摄影师,自己不仅不清楚图片的标价,也不清楚实际的销售量。

  审核原创者是重要环节

  摄影爱好者凯文说,能和顶尖图库签约,作品需要达到一定水平,因此,能够成为版权图库的签约摄影师,本身是一种能力的认可。

  凯文介绍,只有签约摄影师才能上传图片给图库。上传图片时,还要写上标题、描述、图片类型(编辑类图片或创意类图片)、编辑关键词,之后等待图库审核。

  苏杨告诉新京报记者,视觉中国从早到晚都有编辑值班,工作职责主要是选取签约摄影师上传的图片。选图的编辑按照地理位置分片区,自己从安徽搬到四川后,联系编辑也换为负责四川片区的编辑。

  在苏杨看来,相比较其他的版权图片库,视觉中国的编辑比较注意维护与签约摄影师之间的关系,经常主动联系摄影师。据其所知,视觉中国最开始往往找到摄影记者,以及一些水平较高的专业摄影师签约,再通过这些人,“滚雪球式”招纳更多摄影师。

  其表示,这种签约关系类似于“把我的东西放在你的店铺里寄卖”,但寄卖人仍然拥有所有权。因此,摄影师也依然拥有图片的版权。

  摄影师木木与视觉中国签约不到5年,平时主要往图库上传自己拍摄的洛阳当地照片。

  木木介绍,图库里的图片分为编辑类图片和创意类图片,“前者可以理解为纪实性的,后者含有后期创意。”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