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家书的暖意永不消散(3)
时间:2019-05-17 14:53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张丁:是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讲话,强调家风和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这就把家书与家风家教联系起来了。 家风是在一个家庭或家族内部形成的具有道德约束的行为规范。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较长的时间延续,传承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在家风的传承过程中,家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而家书与家训、家谱、家约、家礼、家规等环环相扣,互为补充,为家风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在我们所收集到的民间家书中,有许多与家风相关的故事,可以举一个例子。 无锡科普作家王巨榛喜欢家书和日记。1998年11月9日,王巨榛听说家在温州的大姐得病住院,连夜从保存的90本日记中浏览、摘抄,写了第一封明信片,次日寄给大姐。三个多月如一日,王巨榛每天给病中住院的大姐写一封家书明信片,介绍新闻时事,回忆家庭往事,展示浓浓亲情。大姐当时病得无法起身,就托人代读弟弟的来信,每天面对印着美丽风景的来信,沉浸在温暖的手足亲情中。王巨榛说,记日记和写信已成为他的家风,“翻阅这些家书和日记,种种父母恩情、手足亲情历历在目,激起我阵阵心潮。”全家几代人“上爱下敬,左右相亲,雁行有序,十分和睦”。 家书是人们内心世界的反映,家训是亲人之间的谆谆告诫,家风是一个人生活成长最有力的熔炉,采用家书的方式,行使家训的目的,在美好家风中熏陶出来的价值观,一定是积极的、向上的。 在中国家书宝库中,有一类是老一辈革命家、革命烈士和先进共产党人的“红色家书”,这是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一笔重要的精神遗产。这些红色家书曾经教育、引导了一代又一代人,使他们满怀理想和追求,投身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洪流中。读了这些家书,才知道历史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才能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本报记者 易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