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陶瓷产业的“珠峰”:一个多维的景德镇(3)
时间:2019-04-09 08:28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在风景宜人的“三宝国际陶艺村”的中段,来自于知名传媒机构的肖学锋和他的老板们,依山而起了一条龙窑式的主体建筑群落,取名为三宝篷。 在肖学锋看来,这座古老而极具活力、传统又现代的城市,倡导的是一种从传统中来、到世界中去的新生活。 距离三宝篷三四公里的马鞍岭自然村,已经由原来破旧不堪的自然村落,打造成为小桥、流水、茅庐的休闲胜地。在一处名为“解鞍小筑”的书吧里,三三两两的游人在品茶翻书。 景德镇市珠山区委书记林卫春介绍,这就是典型的城市“洗脚”工程。也即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人的生活方式的引导提升,先是变农民为艺术村村民,为原住民提供保安、保洁、保修等工作岗位,下一步,就是要“变村民为股民”。 传承与创新 景德镇市古窑民俗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武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10月18日,沉睡多年的清代镇窑成功点火复烧。世界上最大的柴烧瓷窑,创造出新的吉尼斯纪录。 随后,古窑又成功复建、复烧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青窑、龙缸窑、风火窑、色窑、爁熿窑、匣窑等11座古代传统窑炉。 与此同时,自唐宋至清代的瓷器残片层压堆积的御窑厂遗址,也划归景德镇首屈一指的国有企业陶文旅集团旗下,得到了很好保护。 “除此之外,我们还让景德镇十大瓷厂的老瓷厂,在废墟上涅槃,将一片老瓷厂废墟变身为景德镇新文化创意地标的陶溪川景区。”景德镇陶文旅集团董事长刘子力自豪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我们现在坐的这个地方,就是被外商称为新中国‘红色官窑’的宇宙瓷厂脱胎转世而来的。” 如今的陶溪川,从一个破败不堪的工业废墟,成为最具青春创意与活力的文创街区。老烟囱高耸在广场中间,虽不再吞云吐雾,但依然骄傲地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曾被废弃的机器摆放在草地上,犹如时光的雕塑;锯齿屋顶的老厂房变身成一间间咖啡馆、书吧、美术馆、创意工作室。这里是瓷都景德镇桂冠上的明珠,是世界知名的“网红地”。 通过对宇宙瓷厂老厂区的保护和利用,陶溪川实现了“传统+时尚+艺术+科技”的深度融合,将千年陶瓷文化底蕴、百年陶瓷工业遗产创新改造为文化创意街区,实现了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跨越。 作为陶溪川的掌门,刘子力认为,保护、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尊重历史积淀,重塑创新空间,吸引青年创业,跨界发展激发创新动能。 景德镇市市长刘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景德镇正沿着打造文化创意与陶瓷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平台,创新以文化和科技提高陶瓷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新模式,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的总体思路,打造“四地两中心”:即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基地、国家陶瓷产业创新发展基地、世界陶瓷人才集聚高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中心、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中心。 据悉,国务院日前已正式批准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 (谢永华、刘占昆、王昊阳、姜涛、夏文豪及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第12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故宫:越开放越美丽
- 下一篇:网络时代表达匮乏:提笔忘字,忘掉的不仅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