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陶瓷产业的“珠峰”:一个多维的景德镇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学堂 >

世界陶瓷产业的“珠峰”:一个多维的景德镇

  一个多维的景德镇

  中国新闻周记者/柳俊武

  别号珠山、官称景德的瓷都,作为世界陶瓷产业的“珠峰”、中国制瓷业的集大成者,千年窑火生生不灭,所制包括饭碗在内的瓷器,遍及五洲,数以亿计。

  “陶瓷是最具中国文化元素的创造。China,大写代表中国,而小写的china却是陶瓷,景德镇因瓷而名。”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局局长方霞云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一个人如果要走陶瓷这条路,你没到景德镇来,等于没登过中国的万里长城,算不得好汉。” 来自美国的瑞恩·拉巴尔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从美国一所知名大学毕业后开始制陶,到过德国学习陶艺,“觉得得不到真传”。三年前,他来到景德镇,先是参加景德镇官方主导的“孵化”项目,后来爱上了瓷都,便在这里开了间工作室。

  像瑞恩·拉巴尔这样的“洋景漂”及境外客商,高峰时期有5000人左右在景德镇。一年一度的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景德镇更是高朋满座、人山人海。

  景德镇身价几何?

  从空中看去,景德镇位于黄山之南、怀玉山北,东及皖浙富庶之乡,西接鄱阳湖通江达海。一条碧绿昌江穿城而过,两岸粉墙黛瓦。这个有160多万人口的城市,有高铁、高速贯通南北东西,每日亦有航班直达北上广。

  “要问景德镇的身价几何、市值多少?这账不好算。”在南昌经营景德镇瓷器30多年的荣宝阁老板谌洪说,“表面看上去,景德镇比不上南方沿海同类中型城市气派。但她却是历史上富可敌国的贸易之都,是‘一带一路’上最大的卖主和最抢手的货源地。”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虹,在副省长任上多年分管文化旅游业,是江西旅游业名列全国第一方阵的主要推手。他在著述里多次讲到,中国农耕文明时代的对外贸易,是以丝、麻、茶、瓷为主的农业、手工业品单一顺差贸易。而瓷器则是中国传统贸易的压仓重器。宋元以后的景德镇,是无可置疑的世界瓷都,皇家国器工场和最主要的出口瓷制造基地,加上江西及其周边地区盛产丝麻、茶叶、夏布、桐油等外贸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景德镇是“一带一路”的内河延伸和大宗货物起锚地。

  说到中国瓷器出口,无论如何绕不过景德镇。有业内人士说,可以确认的是中国瓷器出口中,景德镇至少要占三成以上。景德镇瓷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质,集南北名窑大匠之大成。加之景德镇作为历代皇家御窑工厂、外销基地的工艺水平,以及官窑“宁砸一窑器,不毁一世名”的严格质量检测把关,宋影青、元青花、明永(乐)宣(德)成化,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都是瓷中极品,难以超越。

  民国制瓷领袖社团“珠山八友”领军人物王大凡先生的嫡孙王怀亮给《中国新闻周刊》算了一笔账:即使在动荡乱离的民国时期,其祖父王大凡及其师友们的大小瓷器作品,当年每件也值两到十个银元,友情价也是“一只碗一斗米一称(3斤)肉”。

  “至于出口定制,那价格则更是得上翻几番。”王怀亮说,祖父大凡先生画的唐代郭子仪的一块瓷板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获得了巴拿马世界万国博览会金奖,成为陶瓷史上获得世界金奖的第一人。

  据介绍,在当今境内外大的拍卖市场上,王大凡的一件笔筒,一方两三尺的瓷板画,拍价动辄数百万。一件鬼谷子下山的元青花大罐,在伦敦拍出1吨多黄金的价格,就是一件明成化年间景德镇御窑出的一只小小鸡缸杯,在香港也拍出2.8亿港币的天价。

  王怀亮说,从南宋到大清国覆灭,中国约有2亿件瓷器漂洋过海,按其中三成是景德镇瓷器,保守估计也有七八千万件。

  而近几年,景德镇市多次组织陶瓷艺术名家、经典陶瓷作品代表中国文化走出去,由市委书记钟志生带队,在《感知中国》陶瓷艺术国际展览德国站、非洲站取得成功,再次把景德镇的文化名片带出国门。

  10万支笔绘景德

  沿着昌江两岸青石板路上岁月车轮轧出的深深车辙,来到红墙与塑钢天棚保护的御窑厂遗址,这片54000多平方米的遗址上,堆积着自北宋到民国厚达二十多米的文化堆积层。

  这厚厚的堆积层,寸土土金,以前曾是不法分子租房打洞掘金的垂涎地,更是瓷都景德镇可以触摸的编年体式的厚度实证。

  “还有一种厚度,是初来乍到的人一下子难以捕捉到的,那就是景德镇的宽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八十高龄的黄卖九先生说。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