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乙肝,大家并不陌生,它是我国高发的传染病之一。但有人觉得身边没人得乙肝,不用在意、有人以为没症状就没事、还有人觉得打疫苗麻烦又没用……今天,我们一起来看清乙肝的“真面目”,弄明白为什么筛查和接种疫苗,这是守护肝健康最关键的两步。
乙肝不是“小毛病”,这些危害藏不住
乙肝,全称“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它最的可怕之处在于“隐匿性”和“长期性”。很多人感染后可能没有任何不适,却在不知不觉中被病毒损伤肝脏,最终引发严重后果。

首先,乙肝病毒会直接伤害肝脏。病毒进入人体后,会专门攻击肝细胞,初期可能只是轻微的炎症,但如果不控制,炎症会反复发生,逐渐让肝细胞坏死、纤维化,最终发展成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不仅会出现腹水、黄疸、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生活质量大幅下降,还会面临一个更危险的结局——肝癌。数据显示,我国约80%的肝癌患者都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乙肝已成为诱发肝癌的“第一推手”。
其次,乙肝具有传染性,可能影响家人和身边人。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日常生活中的共餐、握手、拥抱不会传染,但如果家里有乙肝患者,不注意防护细节,家人感染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尤其是母婴传播,如果不及时干预,新生儿感染率可达90%以上,很多孩子一出生就成了乙肝病毒携带者,一生都要面对肝脏健康的隐患。
想远离乙肝?先做好“筛查”
乙肝早期可能没症状,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感染?答案很简单 ——做乙肝筛查。乙肝筛查的核心项目是“乙肝五项”(也叫“乙肝两对半”),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 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 HBe)、乙肝核心抗体(抗 - HBc)。通过这五项指标,医生能快速判断你是“未感染”“已感染(急性或慢性)”,还是 “有抗体(有保护力)”。
那么,哪些人必须做筛查?建议所有人都做一次基础筛查,尤其是新生儿、乙肝患者的家人及伴侣、备孕女性、经常接触血液的人、有过输血、手术、共用注射器等经历的人。
筛查结果怎么看?简单来说,只要“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阳性,就说明感染了乙肝病毒,需要进一步做肝功能、病毒 DNA 检测,判断病情;如果“乙肝表面抗体(抗 - HBs)”显示阳性,说明体内有抗体,对乙肝病毒有抵抗力;如果两项都是阴性,就属于“易感人群”,需要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武器”
很多人觉得 “我没感染乙肝,也没接触患者,不用打疫苗”,但实际上,乙肝病毒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共用公共场合的剃须刀、在不正规机构纹眉纹身(器械消毒不彻底)、意外接触到他人血液等,都可能感染。而接种乙肝疫苗,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预防乙肝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乙肝疫苗是用灭活的乙肝病毒片段制成的,接种后不会让人感染乙肝,却能刺激身体产生乙肝表面抗体,就像给身体穿上一层“防护衣”,一旦有乙肝病毒入侵,抗体能立刻识别并消灭它,阻止感染。
哪些人必须接种疫苗?除了“乙肝五项全阴”的易感人群,还有几类人尤其需要重视:
1、新生儿:这是疫苗接种的“重中之重”。我国早已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每个新生儿均需接种;
2、儿童和青少年:如果小时候没打全疫苗,或抗体滴度下降,要及时补种;
3、备孕女性:如果没有抗体,建议孕前接种,避免孕期感染乙肝影响胎儿;
4、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下降,感染乙肝后更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建议筛查后按需接种。
很多人担心疫苗的安全性,其实完全不用怕。我国的乙肝疫苗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是经过严格审批的一类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轻微红肿、发热等反应,通常 1-2 天就会自行消退,不会留下后遗症。完成全程接种后,大部分人的抗体能维持10年以上,甚至终身。即使抗体滴度下降,也可以通过补种加强针继续获得保护。
别让“侥幸”,给乙肝留机会
乙肝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忽视。因为忽视,很多人错过了筛查的机会,直到出现肝硬化、肝癌才发现感染。因为不重视,很多孩子错过了出生后24小时的“黄金接种时间”,一生携带病毒。
乙肝的危害可以防,筛查很简单,疫苗很安全。与其担心“会不会感染”,不如主动去做一次筛查,按需接种疫苗,这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家人,更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