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公务员退休:欧阳修多次申请65岁终获提前退休许可
时间:2019-04-29 10:57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欧阳修七次申请退休 ——宋朝公务员的退休年龄和退休待遇 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将正式实施,这部新公务员法的一大亮点是,无论到不到退休年龄,只要工作满30年,就可以申请提前退休。 我们假设一下,假设宋朝大文豪欧阳修看到这部法律,他会作何感想呢?
他会羡慕嫉妒恨。 欧阳修多次申请65岁终获提前退休许可 欧阳修61岁那年,向皇帝申请提前退休,皇帝没有批准。他继续申请,皇帝又不批准。他锲而不舍地连续申请了六次,皇帝始终都没有批准。直到65岁那年,欧阳修第七次申请,这回终于得到了皇帝的许可,回安徽亳州养老去了。 大家想必会奇怪,欧阳修申请退休时都六十多了,怎么还叫“提前退休”呢? 原因很简单:宋朝公务员的法定退休年龄比较晚,年满70岁才可以退休。事实上,不仅是宋朝,整个古代中国的法定退休年龄都是70岁。《朝野类要》上说:“士夫七十而致仕,古之通例也。”欧阳修申请退休和恩准退休时都不到70岁,所以他是提前退休。 欧阳修退休那年是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在得到皇帝的批准之前,他给儿子欧阳发写过一封家书,抄录如下: 前日吴廷平来,得汝书,知安乐。近郭天锡来后,便遣兵士、作子等去,望人到,汝便离颍。至今已八九日,并无息耗,不免忧疑。盖颍、蔡深夏,不免人多不安故也。此中内外甚安。吾十九日已入却致仕文字,若近例,一削便允,则旦暮间便有命,尤要汝归。故更遣急足去,如人到,尚未起来,即速且归。韦业已了,只是屋下生活可委刘宗。其余前书已言,候汝归,商量也。所是准备吾归颍之计,今更未暇。汝但且归,此中旦夕专望。 路中好将息,四月二十六日午时押。 欧阳修在这封信里告诉儿子,他身体很好,不用挂念,让儿子好好装修他在亳州买下的房子(信中提到“屋下生活”,那是宋朝人对装修的俗称),他在四月十九日提交了第七份退休申请书,只要皇帝一批准,他马上就回去,再也不出来做官了。 欧阳修之子撰文猛夸老爹的高风亮节 欧阳修死后,欧阳发撰写《先公事迹》,对他多次申请提前退休这一点大加赞誉: 先公在亳,年才六十一,已六上章乞致仕。而上方眷留,未听。及在蔡,勤请益坚,遂如素志。公既气貌康强,而年未及礼制,一旦勇退,近古数百年所未尝有,天下士大夫仰望惊叹。 翻成白话文就是说:先父在亳州做官时,仅仅61岁,就六次上表申请退休,可是皇上爱惜他,不放他走。后来他又去蔡州做官,又一次申请退休,皇上才满足了他的心愿。先父身体很好,年迈体不衰,本来可以再做几年官的,但他急流勇退,不贪权位,风格高尚,是最近几百年来少有的典范,全国的公务员都表示敬仰和赞叹。 欧阳发是欧阳修的儿子,儿子夸爹是应该的,但他夸得过了头。实际上,宋朝申请提前退休的官员并不少见,欧阳修绝对算不上“近古数百年所未尝有”。据《宋史·王彦超传》,北宋开国元勋王彦超也申请过提前退休。据《宋会要辑稿·职官》,宋仁宗时的宰相韩亿和韩亿的儿子韩绛都提出过同样的申请,其中韩绛59岁那年就申请了,比欧阳修更早。还有宋朝最著名的改革派政治家王安石,56岁时辞去相位申请退休,一年后被宋神宗重新起用,58岁时再次辞去相位,做了闲官,60岁时辞去一切职务,正式宣告退休。 在宋朝士大夫的主流舆论中,提前退休确实是一种能在道德上闪闪发光的美好行为。第一,提前退休证明不贪恋权位和俸禄;第二,提前退休可以给年轻人腾出上升空间;第三,年纪一大,耳聋眼花,精力和记忆力都会减退,容易渎职,不如趁着还没有老糊涂的时候,潇潇洒洒地告别政坛。欧阳修就明白这个道理,他曾经对年轻人说:“修平生名节,为后生描画尽,惟有早退以全晚节,岂可更俟驱逐乎?”我欧阳修一辈子没犯过大错,早退休早安心,岂能等到被人赶下台的那一天?那多丢人啊! 退休前后待遇差别极大,很多官员不愿意退休 可是也有很多官员不愿意提前退休,甚至到了法定退休年龄还占着位置不撒手。 例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记载,宋太祖时期的大理寺卿剧可久年过七十,还不退休,把宋太祖惹恼了,将其连降两级,并强迫他退休。《宋史·张士逊传》记载,宋仁宗时期的宰相张士逊77岁还没退休,惹恼了一群谏官,说他年老无耻,拿政府机关当成“养病之地”。宋神宗时期的宰相曾公亮74岁没有退休,被人写诗讽刺:“老凤池边蹲不去,饥鸟台上禁无声。”意思是说曾公亮占位太久,堵住了年轻人的上升通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