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转报时不差池 珐琅增色火增辉(2)
时间:2019-04-28 11:23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这次带到广州的锦绣珐琅落地钟,高度低一些,为2.28米高,主要考虑家庭用。工艺难度上,则比之前又难一些。“因为钟本身很重,玻璃壁很薄,架子必须搭得很硬朗。我们将珐琅彩装饰变成插片,才能解决承重问题。珐琅彩又是会变形的,要让插片和柱子服服帖帖合到一起,就更难了。” 这件作品,外形和钟表结构是周项麦和同事一起设计的,花纹则是景泰蓝名家钟连盛设计的。钟摆上装饰了双凤,三个重锤也由珐琅彩装饰,釉色变化自然丰富、看起来典雅而华贵。“中间的重锤,走时就靠它,还有一个重锤主音乐功能,一个主打点功能。”因为太美了,成龙在周项麦的朋友家看到这一大制作后,也定制了两座。一座在钟面上,一座在钟摆上,装饰了他的标志性“龙”字。 除了落地大钟,周项麦又开发了圆顶建筑风格座钟,其特别之处,在于能看到齿轮转动;还有简洁而有趣的摇摆钟,能看到机芯一起摇动……所以,每一届的全国钟表大赛,周项麦总能捧回几个奖项,但踏实内敛的周项麦,此前却一直连个展都没举办过,以至于每年都要借钱补贴这项心爱的工作。“一到发工资,我就要借钱。以前借的还少些,现在开发的品种越多,流动资金就更缺了。” 所以,家里太太、后辈都非常反对他继续从事这项工作。一方面是经济压力不小,一方面,看着年近80岁高龄的他,每天都风雨无阻骑电动车两小时来回工厂,也很心疼。但周项麦跟太太和儿子说了:“这个也是我的孩子。能为国家的钟表事业填补空白,我很有成就感。” 正是这份诚意,使得他身边始终能聚集几位志同道合者,也深深打动了前往上海考察的谭伟彬。 几年前,张同禄到广州办展,当中有一座珐琅艺术钟,就让时为广东工艺美术珍品馆馆长的谭伟彬眼前一亮,问起来,张同禄告知这是和周项麦团队合作的,自此谭伟彬记在了心里。今年春节过后,谭伟彬自驾车到上海拜访周项麦,一看,更是被折服了,马上提议他到广州办展。“周老师做事精益求精,达到‘吹毛求疵’的境界,珐琅钟作坊并无数控设备,是极普通的车铣床之类,却做出精密度高的钟表零部件,我在他工坊里,忍不住拍了又拍。”谭伟彬道。 曾见证十三行繁华 广钟辉煌期待重现 同时,谭伟彬表示,办这样一个展览,也源于故宫藏自鸣钟与广州大有渊源,曾见证过十三行的繁华。“清代皇家钟表的来源,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欧洲人进贡的,二是造办处自己做的钟表,三是广州师傅做的广作钟表。外国进贡的珐琅钟,都是通过十三行前往北京的。” 史料记载,西洋商人将钟表运到中国广东售卖始于康熙时期,到乾隆时,中西钟表贸易量骤然增多。而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两广总督、粤海关监督等累计进贡钟表达130件。这当中,既包括了欧洲来的钟表,也包括了广州工匠自己制作的钟表。“清代广州工匠效法西洋技术,结合我国民族艺术特色创制了盛行一时的透明珐琅,色彩艳丽,制作精细,曾大量在广州制造的钟表上运用。不过,这种独特的工艺品种,现在其历史却变得相当模糊,在广州既找不到作坊的遗迹,也找不到相关文献资料,更别说有传承人了。好在故宫所藏的清代广州钟表,能够为广珐琅提供最多最集中的研究样本。作为广州人,我很期待有一天也能为广作钟表筹办一个展览。”谭伟彬道。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革命的教育家杜斌丞
- 下一篇:导演万玛才旦解码《撞死了一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