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转报时不差池 珐琅增色火增辉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学堂 >

婉转报时不差池 珐琅增色火增辉

婉转报时不差池 珐琅增色火增辉

摇摆钟

婉转报时不差池 珐琅增色火增辉

半圆钟

  “昼夜循环胜刻漏,绸缪宛转报时全。阴阳不改衷肠性,万里遥来二百年。”康熙皇帝的这一首咏物诗,表明了自鸣钟从欧洲舶来以后,就成为清代皇室最看重的奇珍异宝之一,也成为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有力佐证。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钟表馆中,所藏钟表尚有1300多款。当中,源于法国的精美珐琅艺术钟是一大项。

  近日,“仿宫廷珐琅艺术钟表展”在广州传统工艺美术中心举行。曾经在故宫博物院钟表馆浸润研究了两三年的上海钟表制作名家周项麦,带来了30座珐琅自鸣钟,既有仿故宫藏的珐琅钟经典款式,包括围屏钟、四明钟等;更有自主创新获奖无数的珐琅艺术钟表,特别是高达两米多、获得第二届中国钟表设计大赛银奖的锦绣珐琅落地钟,精妙绝伦,比起当年,无论实物高度还是技术高度,都可谓更“高”一筹。

  借此机会,记者与周项麦、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谭伟彬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珐琅艺术钟的制作难度,以及自鸣钟与广州之间的渊源。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江粤军

  热整形解决形变问题 重现清宫珐琅钟之美

  虽然获奖无数,作品也上过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等栏目,但本次展览却是年近80岁的周项麦第一次全面呈现他所带领团队的珐琅艺术钟表研制成果。在他的“根据地”上海,周项麦都不曾举办过个展。他的身上,闪烁的是一位老牌“理工男”淡泊名利、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

  早年大学毕业以后,周项麦进入上海原机械厂从事机床、轴承制造等工作。但在上世纪70年代末重转轻的浪潮下,机械厂摇身一变而为珐琅厂。“我们到北京取经学习,但上海的景泰蓝工艺跟北京珐琅厂比起来,始终是后辈。好在当时主管的局长很有眼光,认为工艺品实用化,才会有更长久的生命力。领会到这一精神后,我们就将珐琅彩与钟表、首饰等相结合,开发出实用性品种。”

  由于珐琅彩是火的艺术,制胎、掐丝、点蓝、烧蓝,都要反复历经高温,而一烧制就会产生形变,钟表则是精密的机械构造,两者要严丝合缝地结合到一起,是特别难的。故北京珐琅厂一直很难开发珐琅钟表。而周项麦的厂子,集中了大批交大、浙大模具专业的毕业生,技术能力强,既懂冷加工,也懂热处理,最终设计出了热整形的模具,很好地解决珐琅彩反复烧制变形的问题,逐渐制造出精美的国产珐琅钟表。

  后来,北京故宫博物院知道他们能做珐琅钟,馆藏的宝贝有什么问题,也会请他们过去帮忙指点维修。在周项麦退休以后,更是力邀他前往开发衍生品。“上世纪90年代中,我在北京待了两三年,就住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泰蓝泰斗张同禄的家里,每天到故宫的钟表馆里研究珐琅钟,并做了几个系列的高仿品。由于珐琅钟都是纯铜打造的,一般的座钟也有几十斤重。他们认为不适合按一比一比例做,要缩小。但体量太小,国内外都找不到合适的机械机芯,只能配电子机芯。外壳看起来很美,里面的机芯却不够好,所以有人说是绣花枕头,产品开发不算成功。”

  从北京回到上海后,周项麦并没有放弃继续仿宫廷珐琅钟的研发工作。他采用了德国进口的赫姆勒原装机芯,对故宫藏代表性珐琅钟进行原样复原和改良。像这次带来的围屏钟,就是故宫珍藏款,旁边再放两个景泰蓝瓶子,寓意为“终身平安”。

  而四明钟,原来故宫款的只有两根柱子,他将其改为四根柱子,侧面看起来弧线就更优美了,当然,难度系数也增加了。“主要在于玻璃的弯曲弧度要一样,不容易做好。”这件作品,后来获得了第三届海峡两岸钟表博览会“苏颂钟表文化最佳创意奖”。

  造出落地珐琅大钟 填补空白技高前人

  故宫珍藏的珐琅艺术钟中没有落地钟。因为那时候,即便是法国人,他们的技术能力也还达不到。一心要填补空白、开创先河的周项麦,和同事们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制造出了高达2.8米的“超级”珐琅落地钟,现在被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收藏。其珐琅装饰工艺,也正是由该博物馆的主管单位北京珐琅厂完成的。

  “这个钟从设计到完成,用了三四年时间。解决形变问题仍然是重中之重。因为珐琅彩冷却以后,是不能动的,一动就会碎掉,始终都是要趁着刚刚出炉的时候,就用模具进行规范。”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