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不怕火炼:新技术创造新型数字化文(3)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学堂 >

让“文物”不怕火炼:新技术创造新型数字化文(3)

  “数据研究平台化的形成,将给博物馆带来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改变及随势增长的契机。同时这也将是博物馆大数据建设的一个必然结果。”上海博物馆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健在一篇论文中写道。

  2016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启动了“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给一些可行的项目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陕西历史博物馆、福建南靖土楼、摩崖造像以及半坡文明的数字化项目,都列在这项计划2018年的名单里。

  数字化技术正在改变博物馆的生存和研究模式,不权要求员工有数字化理念,布展也不只有玻璃柜。连研究者对展品的管理和研究方法也在改变。新的数字化时代正要挨个闯进博物馆的大门。英国设立了“一个接一个”国家项目培养有数字化素养的员工,以推进博物馆转型。加拿大政府也在研究小型博物馆的数字化应用。

  但对即将被重建的巴黎圣母院来说,即使有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也不会轻松多少。仅仅有安德鲁·塔隆的模型仍然不够,建筑师还得参考历史上每次修复这座老建筑时留下的资料,翻阅数百年来的测量数据、图纸以及照片。

  去世之前,塔隆已经看到老教堂露出的那些年久失修的端倪,并为此忧心。这位美国学者曾尝试募集资金,帮助修缮巴黎圣母院。在2017年的一段视频中,他沿着巴黎圣母院的屋顶漫步,指着正在风化的石像,以及因潮湿空气而损坏的石头说:“所以,我希望你们能看到这片石头森林正在遭受痛苦,它们需要一些关注。”

  潮湿的空气还没来得及把老教堂怎么样,塔隆没能料到的是,自己去世还不到半年,那座他曾经记挂的美丽建筑,就被一场大火吞没了。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