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遗嘱背后的人间世相(2)
时间:2019-04-07 09:58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最后,大家讨论出来的方案是男方父母分得300万加一辆车子,前妻的儿子拿走150万加一辆车子,也算是尽量保住了她这些年和老公辛苦打拼的所得。 男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因为这件事特意赶到杭州,就在金主任的办公室里,拿走了一麻袋的现金,才算最终解决。 金主任回忆起当时那个场面:“七八个人围着一个刚刚丧偶的三十多岁女人,这么大一笔财产,要面对这么一大家子,她真的不容易。但当时肯定谁也没想到意外就这么忽然来了,男方没立遗嘱,导致这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毫无问题的遗嘱 为什么让兄弟俩都不痛快 大部分人,对身边人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的一碗水端平,就像《都挺好》里,苏大强在立遗嘱时,明显表现了他的“偏心”。现实生活中,父母也会下意识地多帮持一些条件差一点的孩子。 公证员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父母在世时,弟弟在外地,哥哥照顾二老更多,于是两位老人十几年前就立了遗嘱,房产给哥哥,哥哥要给弟弟五万现金。 两兄弟都点头同意了,而且哥哥早早就把五万块钱给了弟弟。 可在父母去世之后,哥哥要按遗嘱继承时,弟弟忽然不愿意来现场配合了。 这时候可能有些人就会有疑问,遗嘱都写的、说的这么清楚了,哥哥继承遗嘱还需要经过弟弟那一道吗? 因为公证的程序规定,财产所有人过世之后,先要向其他继承人公开遗嘱,并询问他手上是否有新的遗嘱,以及遗嘱受益人是否对财产所有人有虐待甚至杀害的行为。如果有极端事例发生,遗嘱受益人是会被剥夺受益权的。 这头,哥哥急着要继承遗产,还有一个原因是,这套房是套学区房,哥哥也到了做爷爷的年纪,孙子急着要入学,房子变得至关重要,如果卡不进入学的时间点,有学区房也等于报废。 如果其他受益人不愿意来配合这个程序怎么办?公证员表示:“我们会建议受益人上诉法院,因为在没有极端事例的情况之下,这种起诉大概率是会胜诉的,连诉讼费都是败诉的一方掏。” 所以,这一次公证员也直接建议哥哥去法院起诉,但哥哥思前想后还是觉得算了:“我们好歹是亲兄弟,不想闹到这种地步。”这也是中国式家庭的普遍状态:没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终究是不愿意法庭上见的。 公证员跟哥哥反复确认:“都闹到这种地步了,你确定你们之间的亲情还存在吗?” 哥哥想了一会儿说:“前面这么多年,也都这么过来了,只要这件事顺顺利利解决就行。不管怎么样,至少清明的时候,还要去上父母的坟。” 最终哥哥好说歹说还是把弟弟劝来了,但前提是当场给弟弟十万现金。 公证员按照流程,例行向弟弟提问,但沟通得十分累。 弟弟全程不耐烦:“这个遗嘱没问题的,我早就看过了,我手上也没有其他遗嘱,但我就是不乐意过来配合。”“我晚上还要赶回去,今天能办就办,不办拉到。” 的确,十几年前立的遗嘱,哥哥分一套那时候价值十几二十万的房,弟弟分得五万现金,看起来公平合理。 但现在一套学区房价值几百万,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同样有遗嘱 她们的境遇完全不同 苏迪亚律师经常会去养老院给老人上课,有两个都立了遗嘱但是处境完全不同的老太太引起了他的注意。 其中一位老太太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呆坐在那里,看上去心情比较黯淡;而另一个的房间里完全不同,双休日、节假日,都热热闹闹的,不仅儿女来,孙子外孙也都经常过来嘻嘻哈哈陪她。 原来,前面那位老太太在丈夫去世之后,选择放弃遗产,而且为了图方便,在公证丈夫遗产的同时,顺便把自己的遗嘱也立了,公开把房产都给了子女。 子女工作越来越忙,无暇照顾她,在老太太入住养老院后,来得越来越少,节假、双休一般都看不到,只有春节这种重大日子才会去坐坐。 而后面那位老太太就相当“精”。老伴去世之后,她让子女都放弃遗产继承权。 子女中当然有不愿意的,老太太直接放话:“有谁不放弃继承权的,以后我的遗产,别想有份。” 处理完这些,老太太收拾收拾住进了高档养老院,选择的还是最贵的服务。 平时,子女来看望,老人开心了会给大家包个红包,带孙辈来看望的,给双倍红包。在外地的子女,只要来,还给他们报销机票住宿。吃饭都是老太太请客,子女定好吃什么,老太太爽快买单,过得其乐融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