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遗嘱背后的人间世相
时间:2019-04-07 09:58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清明节特别报道,资深公证员讲述—— 一份遗嘱背后的人间世相 本报记者 陈宇浩 通讯员 吴思娴 清明时节,最要紧的事,便是去墓园祭扫故去的亲人,在天地间,也正好想一想他/她的生前事,和他/她说说那些未尽的话。
在这个特别时间节点,钱报记者想带读者读一读另外一些“生前事”。 前段时间,电视剧《都挺好》大热,接近尾声时,一段苏大强立遗嘱的片段具有极强的催泪效果。对,这也是今天我们的故事主题——遗嘱。 近年来,“立遗嘱”受到越来越多家庭的重视。老年人知道要通过“立遗嘱”来传达自己真实的遗产分配意愿;有些中年人,为了保障自己小家庭的权益,也在增强“立遗嘱”的意识。 今天,我们找到很特别的故事讲述人——杭州国立公证处和杭州互联网公证处(前钱塘公证处)的几位资深公证员,还有浙江中铭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律师苏迪亚,通过一份薄薄的公证遗嘱,他们见到了无数人间冷暖。 把房子留给二婚的妻子 儿子来闹了 杭州互联网公证处的公证员小王遇到这样一个案列—— 男女双方是二婚,男方与原配有一个儿子,并有一套房产,但女方名下是没有房产的。 男方第一次立遗嘱曾表明要把房产留给儿子,但要儿子保证这套房子在自己去世之后,依旧会让继母居住。 可是这种保证是没有法律约束的,加上儿子对继母也没什么感情。男方就有点担心老婆之后的养老问题了,决定改遗嘱,改成过世之后把房产留给老婆。 这件事男方瞒了儿子很多年,结果,在一次家庭聚会上,自己说漏了嘴,儿子当场就翻了脸,之后更是闹得鸡飞狗跳,最终硬逼着老爸去公证处改遗嘱。 这里就要插播一下遗产继承的方式,它分两种:一种是法定继承,一种是遗嘱继承。 法定继承是指按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进行继承;遗嘱继承则是按被继承人生前所立遗嘱中规定的方式进行分配。 而通常选择立遗嘱的老人,都是对自己的遗产有偏向性分配的,想给这个人多一点,那个人少一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老人都希望在子女不知道的情况下,“偷偷”把遗嘱立了,之后还好过个太平日子。 所以,当这位老人再次修改遗嘱时,公证员为确保是他的真实意愿,公证时把儿子和老伴都请了出去。 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公证员还特别提了一个很多人的误区,那就是——立遗嘱不需要继承人的签字,也不需要告知继承人。任何人包括继承人,都无权在立遗嘱的人还在世的情况下,去公证处要求查看遗嘱。 但因为现在公证处还提供上门服务的,还有人就动歪脑子:想着趁父母行动不便,或者脑子不太清爽的时候要求上门服务,这样就等于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公证,要套点话,或者强行要求什么利益,都比较方便。 小王提醒:公证遗嘱的时候,一定会确保财产所有人意识清楚,头脑清晰。特别是上门服务,公证员会特别观察财产所有人是否有被迫的情况,一旦发现苗头,立即停止公证。 有些财产分割 并不是逝者的本意 一对再婚夫妻,双方一起在杭州打拼,成立了两家公司,名下有三套房子,两辆车子。男方与前妻有一子,但已经成年而且有一份不错的收入,与现任妻子的孩子才五六岁。 结果,在一次出差途中,男方不幸车祸身亡。由于他生前没有立过遗嘱,之后的公司股权继承,车辆,房屋,这些遗产分割就成了问题。 直到今天,杭州国立公证处的金主任说起这个案例还唏嘘不已。根据法律规定,法定继承遗产按照以下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现任妻子前来办理继承权公证,原以为这些财产是她和丈夫生前白手起家,打拼下来的,理所当然是她和她的子女继承。但事实上,男方的父母,两个儿子,现任配偶都属于法定遗产继承人, 也就是说假如5000万的遗产,现任配偶先分得一半,也就是2500万,另一半2500万由两个儿子、父母,还有现任配偶平分,也就是有1500万需要给父母,以及男方与前任的儿子。 刚开始双方争执不下,还一度要闹上法庭。后来,在公证员的劝说之下,现任妻子意识到,就算走法律途径,也不可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来的,还得好好协商解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