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出版人谈全民阅读:“读屏时代”人们同样(2)
时间:2019-04-23 09:01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于殿利:出版人要有出好书的责任担当,把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作为我们的文化使命。我相信,出好书比赚钱更重要;我也相信,出好书一定能赚钱。出版界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推动出版向高品格、高品质和高效率发展。为此,要从判断需求和满足需求入手,努力实现业务模式创新和内容创新,推出更多的经典出版物。 3、世界读书日只有一天,但阅读永无止境 光明智库:不久前公布的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基本持平。对于提升全民读书热情、推动全民阅读常态化,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张艺兵:罗马非一日建成。一个新兴事物的出现,一个文化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这个过程中必须杜绝形式化,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世界读书日只有一天,但阅读永无止境。我们出版人当率先阅读,同时借助各种手段、方式,推广阅读,栽种、养育阅读的种子,在社会中形成全民阅读、全年阅读、终身阅读的文化氛围。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全民阅读”作为重要战略对待,在社内发起“读书与做书”读书会,还先后开办了11家独秀书房,服务高校师生群体,让读书成为一件平常、自然的事。 于殿利:全民阅读既要有世界读书日这样的集中推广,也要有润物细无声的长效机制建设。现在,全民阅读推广面临着缺少长效机制、缺少资金保障,大众对于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重视不足等问题。面对这些现实问题,应从国家层面推动建立阅读推广长效机制。同时,出版社应成为全民阅读推广的重要一环,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推动者,探索阅读推广长效机制的建立,通过出版高品质图书、打造阅读服务平台等举措推动全民阅读。 近年来,商务印书馆设立了商务印书馆全民阅读促进中心、涵芬书院和多家乡村阅读中心,积极建设商务印书馆全民阅读推广服务平台等项目,让全民阅读推广成为常态化工作内容。 秦德继:对于阅读,我们除了倡导和推动外,其实更应该将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行为来研究。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看到子女为老年人读书的情景,对老年人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精神抚慰。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来说,阅读具有不同的意义,我们应该努力去发掘那些被忽略了的空白点。 阅读科普图书是有门槛的,因此“导读人”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学生和青年科学家加入到科普“导读人”的队伍中,引领大众进入阅读之门,领略阅读之美,推动科普阅读常态化。 4、拥抱数字时代:改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阅读 光明智库:现在,几乎人人手中都有一部手机,阅读变得越来越方便。作为出版人,面对数字阅读的需求,应该如何积极应对,把更多的优质内容推送到移动端? 于殿利:近年来,我一直在强调和呼吁:不要让数字阅读取代纸质阅读,不要让碎片阅读取代系统阅读,不要让娱乐阅读取代严肃阅读。因为阅读的本质不是兴趣而是思考。但数字化和读屏时代给出版和阅读带来的巨大变化,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出版和阅读的本质,重新审视出版业媒介或传播特征的凸显,重新审视读者受众身份的转变。作为出版人,应该通过出版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大众对于数字阅读的需求,走媒体融合的出版之路。 商务印书馆已实现了“纸电同步”,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下,努力实现由“出版融合”到“融合出版”的转变,技术不再是单纯的手段和工具,同时也在创造新的内容和知识。 张艺兵:数字潮流势不可挡,但改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阅读;内容是核心,技术做支撑。面对新形势下的数字阅读需求,我们应当以出版为核心,把优质内容资源进行数字化迁移或转化,在纸质基础上推出数字版、开发多媒体版,把出版服务升级为阅读服务。 广西师大出版社集团正在与各互联网平台进行数字版权方面的密切合作,并创办了知识服务品牌“知更社区”,提供新兴线上课程、线下游学等知识服务。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纸质书与电子书,哪个更发光?
- 下一篇:湖南园:潇湘秘境 诗意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