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家矿山公园(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学堂 >

媒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家矿山公园(2)

  从已开园的国家矿山公园情况来看,前三批72家国家矿山公园正式命名的只有33家,不及总批建资格的一半,还有1家被取消建设资格。可见矿山公园建设困难重重,存在很多问题。

  此前,我国在国家矿山公园申报中,仅要求地方必须成立矿山公园管理委员会和矿业遗迹保护领导小组,而对机构的规格、体制、人员编制等核心问题上没有具体要求。由于尚未出台专门针对矿山公园保护与开发的法律法规或者管理办法,导致各地市成立的矿山公园管理机构与管理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政府统一管理、行业管理和委托管理。

  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是多方参与的过程。我国矿山公园建设一般都是国家投资地方配套资金,开发主体单一,社会力量的参与度不够。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很多矿山公园在申报时做的详细矿山环境修复计划无法兑现,建设时只能简单绿化,起不到修复矿山生态的效果。此外,矿山公园的科普旅游线路、博物馆布展等各类科普设施建设也很难切实展开,不能真正起到保护矿业遗迹和科普教育的功能。

  建设国家矿山公园需要针对不同废弃矿山产生的不同废弃物和环境进行治理,同时为了满足旅游功能,对艺术设计、审美方面要求较高。截至2018年3月底,我国尚没有专业从事矿山废弃地治理、矿山公园规划的研究机构和矿山公园景观艺术设计单位,真正能够作为矿山公园的技术支撑单位寥寥无几。各省区市专业的矿业遗迹、矿山生态修复调查、评价机构严重不足,从事矿山公园开发、矿山旅游专业的技术人员不足,矿山公园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不足,这给矿山公园的建设与管理带来不利后果,造成各种开发活动难以实现。

  如何促进国家矿山公园健康、科学发展

  国家矿山公园建设需要矿产、旅游、环保等多个部门的参与,由于不同部门的诉求不同,很容易在保护与开发中产生矛盾。为此,建议建立一个国家级的综合管理机构来确保矿山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各级政府可成立矿山公园管理处(办公室)等常设机构,对开发与建设进行监管,并为宣传、科研立项等工作提供必要帮助。

  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矿山环境法》,将矿山环境保护治理纳入法律范畴;修订《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指南》,确立建设标准,包括评估、验收、资质管理、导游培训、准出准入等制度,让地方政府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同时,制定《矿山公园建设与管理条例》以及地方各级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矿山公园开发与管理的相关规定。

  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首先,在保证政府公园管理与建设的主导地位外,应鼓励多主体参与,将公园建设分为两部分由不同主体负责——基础部分,即矿产开采留下的水土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由矿山企业负责;建设部分,即公园的建设与运营,由公园开发企业、团体或个人负责。其次,多渠道、多层次筹集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和矿业遗迹保护与旅游开发资金,除了将保护和开发纳入国家与当地财政计划,还要积极开辟新的投资渠道。例如,政府负责公园的基础设施投资,矿山企业承担公园的环境治理费用,公园开发企业或团体、个人开发建设,承担旅游项目建设资金。最后,明确多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制定、完善资金监管制度。

  加大人才培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也是国家矿山公园建设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首先,建议开设旅游地学专业学科。矿山公园急需人才包括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保护人员、矿山公园规划人员、景区专业管理人员和一线导游人员等,他们需要掌握专业的矿山与旅游知识,深入了解矿业遗迹和矿山生态环境的特点,熟悉公园的科普线路和设施建设,懂得矿业遗迹的保护和矿业科普宣传与环境教育等知识。其次,鼓励高校、企业和个人研究矿山环境生态保护修复、矿山公园规划与科普等课题,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或设置矿山公园相关项目申报方向。最后,加强同国外矿山公园的交流,积极培训相关人才,合理配置矿山公园的人才队伍,例如在矿山公园管理人员中间配置矿产、生态、环境、地理、旅游管理、旅游地学等相关学科的专家顾问,以促进国家矿山公园健康、科学地发展。

   (作者:甄莎,系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旅游学院讲师;高伟明,系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张忠慧,系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工)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