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摄影师储卫民获国家地理摄影大赛总冠军(3)
时间:2019-08-16 06:38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亲近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储卫民的经历不断带给他新的思考。“每当我回到自然,发现一个登山包的物资就够我活一星期,吃顿泡面都是如此可口,快乐竟然是如此的简单,就会感到每个人在努力创造生活的同时,也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想想,自己是不是陷入了盲目的追寻,反而错过了身边的风景。” 户外摄影也促使储卫民思考着日常生活的本质。他说,旅行多了就会发现,许多东西带出去了其实根本不会用到,一周野外生存的物资就可以通过一个80L的背包全部解决。 “这在城市生活中是很难想象的,我们总会留意新款的汽车、手机、食物,觉得自己有很多需要,但其实‘剁手’之后就会发现,很多东西就是放在角落吃灰。” 储卫民说,商品社会的宣传通过符号化的方式赋予物品意义,让人们跳出实际需求去购买,觉得买了就代表潮流,但实际上它还是外在的东西。“比如到了户外,贵重的笔记本电脑、包包反而是大家避之不及的,这是户外经验里很有意思的反差。在真正野外的地方,我们反而带很少的东西,真正能和我们一起到世界各地到处走的,其实是我们的经验与见解这些内在的东西。” 浏览储卫民近几年的户外摄影作品,不难发现在冰川上、雪山前或漫天星幕下,经常会出现一个人小小的背影。储卫民说,因为个人性格和摄影风格,他很少拍摄人像,但在户外环境中,人是一个很好的参考系,比如以人做对比可以帮助大家了解冰面有多宽,同时也可以给自然风光带来情趣和故事。由于更喜爱独自拍摄,画面中的人物,大多数时候都是他自己,照片是通过遥控定时自拍的方法完成的。 几年下来,储卫民相继走过30个国家、200多个城镇,在认识自然的旅途中,寻找一个更真实的自己。 未来 生活不止眼前的996 虽然自己的作品获得了国际的认可,但储卫民坦言,从事户外摄影这项职业在中国仍然算是小众。多变的户外环境不仅考验摄影师的应变能力与摄影技术,更多的是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除此之外,长期的国外考察与拍摄,还需要语言交流能力和过人的胆识。 尽管难度很大,储卫民仍想为推广户外摄影做些什么。他利用拍摄的空余时间,运营微博和微信公众号“Thomas看看世界”,不定期分享课程,给网友讲解自己的拍摄、修图技术,也会分享旅途上的风光和见闻。长期的公益性分享、与网友互动,让他积累了一大票老粉,获奖之后粉丝们纷纷在微博留言中“恭喜托神”。 储卫民认为,每个人的生命脉络与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就会拍出风格迥异的作品,这样才能推动中国摄影师风格的多样化。今年3月,他和摄影师叶梓颐、王源宗一起在微博上发起了名为“5、10、100公里”的摄影公益活动。他们希望借由摄影,唤起身边人对于美好的认识。 储卫民说,当灯光熄灭,亘古不变的星空又回来了。即使人类文明有一天走到终点,宇宙的运行和规律也不会改变。在这样走出城市、返璞归真的理念下,几位摄影师邀请网友一起,在生活的城市向外逐渐走出5、10、100公里,仰望星空,就会发现城市不远处绚烂的风景。 他们希望这个计划的推广不仅可以切磋摄影技术,更可以形成一份中国的观星指南,告诉大家在哪里可以看到最美的星空景色。在参与星空计划的微博中,储卫民留言回复:生活不止眼前的996,还有身边的美好,比如你抬头看星空。 谈及今后的计划,储卫民说,仍然每年会留出1-2个月继续深入探索他感兴趣的冰山大川,包括小众的巴基斯坦北部山区和已经列入2020年初计划的格陵兰东部行。除此之外,积累了一票国际粉丝的他,也将目光重新转回国内。他希望多留出一部分时间拍摄中国西南地区的雪山、冰川等景观,并尽可能邀请国外的摄影师朋友加入。“许多人都以为只有欧洲、北极才有壮观的冰雪景象,其实我更想向大家介绍,中国的雪山同样很壮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