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走出“负增长”的900天:投资升温 引进千亿级项目(3)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辽宁走出“负增长”的900天:投资升温 引进千亿级项目(3)

  林木西认为,这显示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大招商、招大商”的能力。同时,大健康、大体育、大文旅背后都蕴藏着巨大商机,“大企业能来也说明市场和企业双方有都需求,具有巨大的投资潜力。”

  另一个被认为有投资潜力的地方,恰恰是东北经济结构的短板。

  在目前的数字经济时代,在战略新兴产业上,东北地区与京津冀、粤港澳等地区相比,明显落后太多。但同时,也蕴藏着机会。一些分析认为,东北强大的工业制造实力,是产业互联网转型的天然试验田。

  以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业务为例,长三角、粤港澳地区起步早,巨头渗透率高,市场几乎已经被瓜分完毕。而东北,依然是有待开垦的处女地。这也是腾讯与阿里进入东北的原因,巨大的市场潜力,意味着巨大的收益。

  政策红利的预期也是吸引巨头到来的原因。去年初,国家曾发文明确东部三省三市与东北对口合作,并准备出台东北振兴的新规划。不少研究都预测,新一轮的政策红利正在路上。

  辽宁省发改委给《中国新闻周刊》提供的一份书面材料显示,国家即将出台《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省发改委直接参与起草工作,争取更多政策红利。

  不过,明星企业虽然带来话题效应,但却掩盖不住深层次的问题。

  虽然大项目和明星企业都不少,但是上半年一个不容乐观的数据是,辽宁固定资产投资下降5.2%,不仅与5.8%的全国增长水平相去甚远,甚至领跌同比下降3.6%的东北地区。

  辽宁省发改委也坦承当前投资形势依然严峻:项目总量偏少、储备不足、开工率低;项目比例失衡,中小项目数量少;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回落。

  “东北地区大企业、大项目投资增多,但还不足以说明东北地区营商环境已经有根本性改观,关键还要看众多中小企业的投资意愿是否得到显著提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日前在“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主办的一次会议上表示,虽然东北三省与对口合作省份搞了若干“飞地”和“合作特区”值得称道,但当前东北地区“闯关”的关键是要有东西来吸引人。

  沈阳一小区内的老人们。老龄化程度高、出生率低,人口问题是辽宁发展的障碍之一。图/视觉中国

  近忧远虑

  近期召开的中共辽宁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下半年经济工作首要的是完成今年目标,跟上全国步伐。要实现这个目标压力不小。虽然一季度创新高,但最新公布的5.8%的上半年经济增速又再次回到6%以下。

  通过对比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2019年辽宁省没有对GDP设定具体数目,而是描述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与全国保持同步。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认为,短期来看,在外部环境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东北面临的挑战更大,“传统工业比重很大,产能过剩很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新经济的增长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时间。”

  对于经济转型中的困难,梁启东特别提到两点:国企改革和人口问题。实际上,这仍然是制约辽宁,乃至整个东北振兴最头疼的两个问题。

  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东北光是各类央企就有三千多家,辽宁就有一千多家,占地方经济60%~70%的份额,所以有人说“国企搞不好,辽宁没个好;国企不改革,辽宁没法改”。他认为,振兴东北要从国企改革入手,同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但对辽宁来说,两块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未来东北要着重考虑这几个实际问题:一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设问题;二是如何处理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东北地区在这个问题上做得怎么样,需要深入调查研究;三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展评估,虽然东北制药混改的例子不错,但其他国企混改的进程如何,混改中国企和民营资本是不是做到‘一碗水端平’,能不能做到公平竞争等问题还需要深入调查。国企改革不止是‘混改’,还涉及政府对企业的管理问题。”中国经济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近日在一次会议上为东北开药方。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