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将放宽旅游游艇管制 开通游艇“琼港澳”自(2)
时间:2019-04-18 08:48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比照国际游艇产业发展经验,游艇小镇创新对产业具有支撑力、拉动力,但是更多的差距和挑战在于游艇产业现行监管政策与行业发展之间的博弈。比如,游艇入境需要复杂的审批手续,需要交纳高额的税款担保金,游艇进口需要承担高额的税费等等。 去年,海南省在清水湾游艇码头试点游艇会为入境游艇提供担保。林明昆解释说,这一试点建议是为了减轻游艇入境的压力。“这部分由游艇会企业来承担,虽然资金压力比较大,但是对产业长远发展来说是好事”。 欲以立法破解发展难题 海南游艇业的发展启幕于10年前。2010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口岸开放的若干规定》,三亚鸿洲国际游艇码头获批国家游艇专用口岸对外启用,并设立国际游艇港口岸联检中心。林明昆在2008年到2012年间任三亚鸿洲国际游艇码头总经理,期间为处于起步阶段的海南游艇业做了很多工作,包括2010年创办“海天盛筵”这类标志性展会。 “三亚港是拥有百年历史的渔民港口,比较安全,游艇业作为新兴产业,考虑最多的就是安全因素。”林明昆介绍,三亚鸿洲国际游艇码头的发展模式借鉴了与其自然条件相似的法国南部的马赛港。 游艇业发展初期,带有明显的“地产”属性,大部分游艇项目是作为地产商、酒店的附属配套存在。随着商业地产和高端消费市场的扩张,游艇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这一时期大概维持了两年多的时间到2013年,早期大多是以价值上千万的奢华游艇为主,游艇更多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商务接待是游艇的主要功能之一。”林明昆说道。 经历高速膨胀时期,游艇产业发展几经“管”“放”磨合。符布明介绍说,由于国家对境外游艇的严格管控,加上游艇管理特别是担保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到2013年以后,出入境游艇数量逐年下降,到2017年降到只有40艘次。 游艇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2016年,国家委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CCYIA)调研国内游艇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政策需求。随后,国家“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等发展政策中,采纳了CCYIA的建议和意见,明确以满足游艇大众的消费需求为主导,推动国内游艇细分消费市场的发展。 在海南省,提振游艇产业发展政策风声数度传开。2015年,海南省以八项扶持政策加快邮轮游艇产业发展,并随后出台任务分解推动方案落实。 海南游艇产业再度起步要从何处入手,该如何调整,是海南亟待回答的问题。符布明说,海南省从游艇消费的三大方式——帆船运动、游艇租赁、海钓业入手,消除政策瓶颈,释放国内市场消费需求,推动游艇消费的大众化、常态化。 2018年6月,海南省出台《海南省由帆船运动旅游暂行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鼓励和规范开展帆船运动旅游。“通过帆船运动的方式培养人们对海洋生活的认知和喜好,培养一种海洋生活的文化情结。”符布明评价道。 《管理办法》对帆船运动经营单位的资质提出明确规定,其中规定帆船运动旅游经营单位必须是企业法人资格,私人不能作为经营的主体。这一规定引发业界的讨论。 实际上,游艇经营主体在相关法律法规中的表述,事关游艇租赁是否合法,这一讨论渊源已久。早在2008年国家交通运输部颁布的《游艇安全管理规定》,针对非经营性游艇检验登记、游艇操作人员培训、考试和发证、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规定了游艇的管理制度,但并未提及从事经营性活动的游艇。由此,关于游艇租赁合法化的争论愈演愈烈,延宕至今。 2019年1月31日,荷美邮轮公司旗下的“威斯特丹号”抵达海南三亚,成为2019年首艘到访三亚的国际邮轮。图/新华 虽然中央层面数度表态,在满足相关法规和安全管理要求的前提下,支持游艇租赁业务的发展,但是试点工作一直停留于纸面。业界一直期待海南能在游艇租赁合法化问题上有所突破,出台新规引导规范行业发展。 资料显示,海南省的游艇租赁业务主要集中在三亚、海口两市。有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场规范,导致游艇租赁价格混乱,商家相互压价等行业乱象丛生。 “游艇产业是新兴业态,相应的法律法规存在滞后、不匹配的问题。再加上游艇产业牵涉的管理部门众多,管理过程中往往是参照某些法律法规进行处罚。”符布明说。 海南省欲以立法破解发展难题,符布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今年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针对游艇产业发展有两项立法计划,一是海南省游艇条例,二是琼港澳自由行的管理规定。 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