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典”重来,中国可以从容应对吗?答案是……(3)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如果“非典”重来,中国可以从容应对吗?答案是……(3)

  据许树强介绍,这套网络直报系统自2003年“非典”之际着手搭建,至2004年建成,共投资11亿多元。目前,网络直报系统覆盖了全国所有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覆盖98%的县级医疗机构和96%的乡镇卫生院。

  借由网络直报系统,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一旦发现规定报告的传染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直报至国家层面。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大为提高,平均报告时间从原来的5到7天缩短至2到4小时。

  冯子健说,在网络直报系统中,各级政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可以同时掌握疫情信息,这对各地发现异常的苗头,及时启动预警,采取防控行动都非常有利。

  不仅如此,2003年以来,我国突发急性传染病快速检测技术的进步飞速,从发现疫情到确诊疫情的时间窗口也在缩短。“不但可以确认是什么病,而且病毒的基因序列、传播方式以及疾病的临床特征,都可以在几个小时内搞清楚,并快速向世界披露。”冯子健说。

  人员的配备也逐步升级。目前中国有58支国家卫生应急队,可以应对传染病、突发中毒事件、核辐射事件、灾害事故等不同情况的突发公共事件。

  在58支国家医疗队中,有5支是经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国际应急医疗队。中国的卫生应急队伍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应急行动,传递中国卫生应急经验。

  “谁知道下一个会是什么?”

  病毒随时可以席卷全球。

  “如今各国紧密相连,病毒通过一次飞机旅行都可以传播,就在不久前世卫组织刚刚宣布刚果(金)埃博拉病毒暴发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界卫生组织专家Chin Kei LEE说。

  中国卫生健康部门一直在为传染病大流行做准备,“突发急性传染病仍在不断出现,像SARS、MERS、2009年流感大流行、西非埃博拉,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地方,我们要为此做充分准备。”传染病的暴发难以预料,但又随时会发生,这让许树强如履薄冰。“输入性传染病疫情仍然是卫生健康领域需要防范和化解的重大风险,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一刻也不能松懈”。

  应急演练就是其中一环。为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今年7月25日进行了“非典”以来,我国最大规模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

  冯子健是这次演练的“设计师”之一。他介绍说,以往的国家层面演练多半都是针对重大自然灾害、事故进行演练,而且多半是现场演练。这次是针对突发严重传染病的应对控制,是相对比较复杂、较难应对的一种局面。

  他为演练设置了若干环节:发现疫情的省份,该如何上报疫情信息?为防止疫情扩散,如何判定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疫情一旦扩散,医疗机构该如何应对数量骤增的患者?政府如何和媒体公众做好沟通交流?演练现场的问题“随堂考”,检验地方在信息报告、联防联控、医疗救治、疾病防控、生物安全、风险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演练采用全国同步视频连线的方式,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以及部分地市、县级卫生健康委,共8200余人参加了演练,规模空前。

  如果“非典”重来,中国可以从容应对了吗?“我们一定会比2003年有巨大的进步。”冯子健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但他同时提醒,病毒会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不会重复,“它总会找到我们一些新的弱点,出其不意”。

  许树强还告诉记者,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编制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十四五”规划,对提升综合监测能力、病毒检测能力、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监测哨点建设,都进行了综合谋划,以保障卫生应急能力适应未来的发展。

  据他介绍,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还将建设综合、航空、海上、水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今、明两年预计建6个救援基地,包括四川华西医院、湖南湘雅医院国家综合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上海瑞金医院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以及国家水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重庆)、国家海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海南)等。

  “谁知道下一个会是什么?”在冯子健看来,卫生应急工作是一条不能停歇的征途,“敌人在进化,我们的应对能力也要不断改进,要预测到会有什么问题,识别新的威胁,然后找到我们的脆弱之处,进而增强能力。”

  新京报记者 许雯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