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养老借贷投资被骗 老年人抵押借贷需慎之又慎(4)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养生养老借贷投资被骗 老年人抵押借贷需慎之又慎(4)

  相关负责人:“全国公证工作总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总的工作规则是司法部制定的《公证程序规则》,我们办理每件公证业务都要遵循这个总规则,包括受理公证必须审核哪些资料,办理公证必须审核哪些事项、告知哪些事项。当然不同类型公证业务具体的审核、告知事项会有一定区别”。

  记者:“就拿作抵押借贷公证来说吧,你们必须审核哪些事项?”

  相关负责人:“抵押借贷存在较大风险,所以我们重点审核3个方面:一是当事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二是这个借款的意思表示是不是他真实的意愿,三是他的合同内容合不合法,不履行债务后果是可以强制执行。”

  记者:“恕我直言,有些抵押贷款投资上当的老人,不也在公证部门做过公证吗?”

  相关负责人:“公证是证明真实性、合法性的法律事务,当事人到公证部门申请办理公证,必须如实陈述个人意愿,我们在办理抵押借贷这类高风险的公证时,都会主动反复为当事人作风险提示,但如果当事人坚持隐瞒其真实意愿,我们也只能认定他在公证员面前的陈述是他真实的意愿表达,由此带来的后果由当事人自己承担。当看到经过我们反复提示过风险的老人还是上当了,我们也感到非常痛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能做的:一是固定证据,配合有关部门调取证据;二是不出具执行证书,最大限度地保障借款人权益。”

  记者:“类似这样的民间抵押借贷一定需要公证吗?”

  相关负责人:“可以选择公证,也可以选择不公证,这是由当事人自己决定的,事实上大部分民间借贷(包括“套路贷”)都没有经过公证。正是基于民间借贷的隐蔽性和高风险性,为避免公证被‘套路债’等违法犯罪者利用,2017年8月司法部已经出台‘五不准’通知,在新规则出台前暂停民间借贷公证的办理。北京市公证系统也一直在不断加强业务管理,完善细化相关程序规则。同时借助大数据、信息化等手段,尽可能多地掌握公证前端后端的情况,提高执业能力和水平,增强敏锐力和洞察力。既综合防范公证执业风险,又努力发挥公证预防纠纷的‘防火线’”和‘保险阀’作用。”

  记者:“您能从公证部门角度对老人投资理财做什么提示吗?”

  相关负责人:“其实北京市公证协会从2017年开始就专门印制大量宣传海报,对投资理财风险进行明确警示,不但在每个公证处醒目位置张贴,而且一直张贴到全市每个街道社区。老年人信息相对闭塞更容易被各种虚假宣传欺骗,千万不要轻信各种高额利息、高额回报的欺骗啊!”

  期盼老人心中警钟长鸣

  我国正在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老人对养生及优质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辨识力不强,容易上当受骗的弱点,以养生养老产业为幌子,通过虚假温情进行非法集资,使老年人的财产安全面临极大风险。

  记者日前与部分法律、民政、新闻系统人士交流,与大家探讨如何更好地避免和减少老人投资理财受骗事件发生,大家的一致观点是:一是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要及时修订完善相关法规、规章,使利益熏心的不法分子难以钻法律空子;二是要加大对相关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使违法分子不敢再肆无忌惮地骗人;三是要大力加强相关法律知识和防范欺诈宣传,包括深入宣传一些典型案例,以及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对老年群体作讲座式的宣传和一对一的宣传。

  大家还特别期盼自己的长辈和所有老人都能在心中警钟长鸣,因为现在的一些骗子善于对老人“攻心”和经常采取放长线钓大鱼。老人们只有心中警钟长鸣,才能自觉坚持任何超出常规的便宜都不沾,使骗子无计可施,这样才能幸福地安度晚年。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