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在新中国发展壮大(5)
时间:2019-08-01 17:43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人民军队铁肩担当,关键时刻亮剑、危急关头出征。2015年,也门内战爆发。人民海军奉命前往撤侨,交战区内中国战舰成为同胞的“诺亚方舟”。9天时间,临沂舰三进也门,不仅保护了同胞,还将其他15个国家的276名公民安全撤离。海军女兵牵着小女孩登舰的温馨场景,在网络上刷屏。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开展钓鱼岛维权斗争、南海常态化战斗巡航……人民军队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中华号”巨轮扬帆远航提供坚实支撑。 永葆人民子弟兵的优良作风 “能否保持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关系军队生死存亡,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关系社会主义红色江山会不会改变颜色。”习主席指明了作风优良是我军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军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巩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代代官兵赓续传承老红军的精神血脉和优良作风,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忠诚于人民,做人民的子弟兵。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以敢打敢拼闻名于世。”人民军队一路走来,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经苦难而淬火成钢,不仅成就了数不胜数的战争奇迹,而且锻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胆魄,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英雄形象。 硝烟漫征程,血染军旗红。松骨峰上,志愿军面对有飞机坦克掩护、靠钢铁开道的凶恶之敌,始终钉在阵地上,用最壮烈的战斗写下了战争史上的神话,验证了“钢少,气多”,靠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打胜仗的真理。进藏途中,十八军开路于悬崖、架桥于冰河,在亘古荒原、高寒冻土上筑出进藏路,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战士倒下。边境自卫反击战场,面对残酷的战斗、巨大的牺牲,将士们毫不畏惧、毫不退缩,彰显和平时期的视死如归。边境雷场,战时遗留的地雷如同铁篱笆竖起了一道道死亡屏障,面对死神威胁,排雷兵毅然走向雷场,验收交接时,他们以中国军人独有的方式,手拉手、肩并肩,用双脚踏勘检验,用生命交出合格答卷…… 这一个个用鲜血与生命写就的故事,背后是人民军队光耀千秋的精神传奇。不怕死,不是怕死的反面,而是置生死于度外,把信仰与使命镌刻心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在战火硝烟中催生,在和平岁月中延续,是革命加拼命精神的高度浓缩,是我军成为一支拖不垮、打不垮钢铁部队的根本力量所在。习主席反复强调:“过去我们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全军部队积极响应领袖号召,纠治和平积弊,锤炼血性胆气,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融入血脉。 ——军令如山、执纪如铁。我军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走向胜利,在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中发展进步。军令重如山、部队坚如钢,塑造了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鲜明形象,成为我军区别于其他军队的显著特征。 “刑起于兵,师出以律。”我军始终高度重视纪律建设,铁一般纪律深深印刻在一代代官兵心中。1973年,在毛主席建议和主持下,我军进行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在中央政治局委员们一致同意这一提议后,毛主席亲自指挥在座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合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宣布完对调命令,八大军区司令员没有一个人耽搁,10天之内全部到达新的工作岗位。 历经岁月洗礼,令行禁止、执纪如铁已经成为人民军队的鲜亮标识。但不可否认,远离了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沐浴着和平岁月的杏花春雨,纪律意识淡化弱化的现象,若隐若现,时有发生。“纪纲一废,何事不生?”无论何时,庸、懒、松、散都是战斗力致命的腐蚀剂。行进在强军征程上,须臾离不开纪律这种“光荣的束缚”。 一支现代化军队必然是法治军队。2012年12月10日,习主席担任军委主席不久视察原广州军区,鲜明提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按下了我军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快进键”。中央军委作出关于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决定,颁布一系列法规制度,持续开展作风建设监督检查,大力纠治官兵身边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大幅提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