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十一”遇上高职,会产生怎样的“融合效应”?(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当“十一”遇上高职,会产生怎样的“融合效应”?(2)

  经过之后两年的研究与不断调整,学校对于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有了新的理解:利用各类课程唤醒每位学生内在的潜能,充分考虑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对接,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成长路径,让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得到多元的发展,最终成为北京“高精尖”产业不同领域的领军人才。

  于是,在十一学校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贯通班逐步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包括分层分类的学科课程组成的基础文化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综合实践课程、艺术体育课程、与未来高职专业衔接的职业认知课程四大板块,包括255门学科课程、23门综合实践课程。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都是以基础文化课、综合实验课为主,职业认知课为辅。‘贯通班’不同的地方在于,是以职业认知课为引领来构建基础文化课、综合实验课、艺术体育课的课程体系。”刘笑举例,职业认知课程的化学课程包含了《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生活》《食品化学》《化学与药品》等课程内容,以对接高职阶段智慧城市设施安全、智能楼宇、智能养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五大专业。

  比如,楼宇和城市中不同材质的管道铺设、防腐蚀及检测需贯通班学生提前掌握。于是,贯培部在自编教材《化学与材料》中,特别设立了《金属材料》一章,旨在让学生加深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理解,提前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措施,为职业教育阶段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等自由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课程。这让龚申杰觉得“大开眼界”,“在贯通班,一切选择权都是自己的。没有行政班,我们可以自主选择必修、选修课程,选择导师,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和活动。这一切让我眼前一亮。因为我从未想过,学习可以如此自由。”在一次次从小到大的选择中,龚申杰说,渐渐明白了选择意味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让我重新认识、了解了自己”。

  刘笑也不禁感慨,“自从开设了职业认知课程以后,学生们提前了解、接触未来职业,学习的内驱力被调动出来,学习态度上有了巨大转变。 ”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从改变教室开始的——首先撤掉讲台,从中央搬到了一侧。“这种空间宣示着教室的中心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有老师告诉记者,老师不再有单独的办公室,而是在教室最后面有一张自己的办公桌,学生可以随时找到老师。

  随之,授课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在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贯培部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打破了以前口授加板书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化技术大量进行专题教学、实践教学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阿Q的一生是怎样的?阿Q身上有哪些标签?”在记者前去采访时,高二语文老师赵佳佳所在的班正在学鲁迅入门读本。每次上课之前,她就会先给学生发学习资料包、学习核心任务、学习子任务等,让学生尽量在课前完成自我学习,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学习。记者在课堂上翻看了几份学生交的作业,各式各样,有的为阿Q画像,有的为阿Q做了手抄报,有的为阿Q写了新闻报道,可以说创意十足。

  此外,教学则从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入手,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政治课上,老师则对教材进行创新整合,重点难点的地方设置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探究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物理老师通过公式、定律以及实验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多思考、多动手……

  正如赵佳佳所说,“其实没有要面对高考的压力,我们教师更能放得开,将纯粹的知识学习转向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将老师教学转向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走在贯通部的教学楼中,可以看到天花板上悬挂着学生在手工课上制作的花灯,花灯的布料还是同学自己扎染而成;服装制作室内摆着学生们服装课上裁剪制作的服装,老师们还穿着它们在校园狂欢节上走过秀;教室门前贴着学生用毛笔写的对联,不止一位老师的办公桌上摆着学生的手工花……除了理论课程,“贯通班”的动手实践课程也是令人眼花缭乱。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