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重建两年来,国防大学如何培养“打仗人才”(3)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改革重建两年来,国防大学如何培养“打仗人才”(3)

  他们深化教学模式创新,在指挥员班实行全体系全流程全要素实战化指挥训练,加大想定作业、案(战)例教学、综合演练难度强度。全面推开“学讲研练考”教学模式,推行小班化、研讨式教学和指导教官制,提升指挥员专业化培养质量。

  学校深入推动理论创新,制定军事理论体系建设规划,设立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专项课题,高质量完成83本教程编写并进入教学试用。持续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两年来共研究上报各类决策咨询报告300多份,多份报告获得上级领导批示。

  学校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机关军事理论学习,开展全校性岗位练兵活动,邀请韦昌进、杨志亮等全军战斗英雄和“海口舰”等英模群体来校作报告,隆重表彰一批教战研战先进典型,武化战化校园环境,设立周一战备日,组织实弹射击和体能考核,学校备战打仗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决胜战场

  习主席指出:“国防大学不是一般学校,培养对象不是一般干部,教员必须有几把‘硬刷子’。”

  名师支撑名校,名校造就名师。

  围绕“多出一些懂打仗的名师,带出一批会打仗的高徒”,他们把师资队伍作为立校之本、兴教之源,下大力增强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

  在国防大学,“蓝军司令”李文可谓人人赞佩。党的十九大代表、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仅过去6年时间,李文就拿下12项“国防大学优质大课奖”。

  1990年,李文来到国防大学从事外军研究和教学,一干就是30年。作为中国最高军事学府的“蓝军司令”,他带领团队打造的专业蓝军,成为红军的强硬对手和难啃的硬骨头。

  “选择以外军研究为一生的事业,决不是逞一时之气,更不是长他人威风,锻造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军队,必须把作战对手搞清摸透,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李文说。

  国防大学调整组建后,作为联合作战学院外军系首任主任,李文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提升我军打赢能力加强外军研究。去年4月,外军教学板块开设《马扎里沙里夫作战战例研究》课程。该课程在各班次教学中获得了学员的普遍赞誉,被评为国防大学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示范课。

  围绕建设“晓于实战、善教打仗”的新一代名师队伍,他们以“新时代国防大学人才工程”为依托,强力推进名师立校、名师立学、名师立教,下大力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名师名家,一大批后起之秀脱颖而出,汇入名师方阵。李海涛、傅达林、宋振国等一批中青年教研骨干已经在军内外小有名气,张啸天、李睿等一批新秀30多岁就站上战略班、指挥员班讲台。

  为打造晓于实战的师资队伍,调整组建以来,大学通过组织常态化教学比武、试教试讲、骨干集训等活动,倒逼教研人员能力提升。广泛掀起学习军事、研究战争热潮,组织教员参加对抗演习、想定作业、跟训见学,到部队双向代职、执行国际维和任务等活动,练就“硬刷子”。

  两年来,他们先后选拔200余名学科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教研骨干担任系、教研室领导。通过大范围选才、大思路育才、大气魄用才,人才队伍建设呈现出名家集聚、梯次衔接、滚动发展的良好态势,教研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活力、动力、创造力得到空前激发,有效提高了铸将育才的能力和水平。

  与此同时,他们加强与外军院校的国际交流,遴选近百名教研干部出国留学、考察访问,安排教研人员参加外军代表团来校访问交流近百次,开阔了眼光,拓展了思维视野。

  数字是生硬的,但折射了这样一个事实——作为全军唯一的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国防大学八大学院相互耦合、深度贯通,形成了一体办学的人才布局。改革重建两年来,一批批联合作战人才从这里走向演兵场。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