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全文)(12)
时间:2019-07-24 13:27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中国积极支持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机制建设,倡导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为构建亚洲地区安全合作架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本着开放包容、务实合作的原则,积极参加东盟防长扩大会、东盟地区论坛、香格里拉对话会、雅加达国际防务对话会、西太平洋海军论坛等多边对话和合作机制,常态化举行中国-东盟防长非正式会晤,建设性提出加强地区防务安全合作的倡议。2018年10月,举行中国-东盟“海上联演-2018”演习,这是中国军队与东盟国家军队首次举行海上演习,彰显了中国同东盟国家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秉持平等、开放、包容、互鉴的精神,搭建北京香山论坛交流平台。2014年,香山论坛升级为“一轨半”国际安全和防务对话平台。2018年10月,香山论坛更名为北京香山论坛,来自67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的500余名代表参加论坛,共同探讨应对地区安全威胁和挑战的新思路新途径,为促进亚太地区安全对话和互信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妥善处理领土问题和海洋划界争端 中国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领土问题和海洋划界争端。中国已经同14个陆上邻国中的12个国家解决了陆地边界问题,同周边8个国家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中国把管控分歧、增进互信作为维护周边稳定的重要内容,倡议建立中国-东盟防长热线,同越南、韩国分别建立国防部直通电话,定期或不定期同陆地接壤国家军队开展电话传真联系、边境会谈会晤、联合巡逻等。2014年以来,中国同越南先后举行5次边境高层会晤。中印两军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开展高层访问沟通,推动建立边防热线电话和边境管控、边防交流机制。2016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同菲律宾加强海上安全对话,双方重回通过友好协商处理南海问题的正确轨道。2018年5月,中日两国防务部门签署海空联络机制备忘录并于6月启动运行该机制。 中国同东盟国家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加强海上安全务实合作,推进地区安全机制建设,努力将南海打造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积极提供国际公共安全产品 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出资国之一,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一大出兵国。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军队已累计参加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9万余人次,13名中国军人牺牲在维和一线。中国军队在维和任务区新建、修复道路1.3万余千米,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物10342枚;运送物资135万余吨,运输总里程1300万余千米;接诊病人17万余人次;完成武装护卫、长短途巡逻等任务300余次。 2015年9月,中国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建设8000人规模维和待命部队。2017年9月,中国完成维和待命部队在联合国的一级待命注册工作。2018年10月,13支一级待命分队全部高标准通过联合国组织的考核评估,晋升至二级待命状态。2019年2月,联合国将上述13支二级待命状态分队中的5支分队提升至三级待命状态。中国积极为各国培训维和人员,目前已经为数十个国家培训了1500余名维和人员。2018年12月,2506名中国官兵在联合国7个任务区及联合国维和行动部执行任务。 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中国政府于2008年12月起派遣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常态化护航行动,与多国护航力量进行合作,共同维护国际海上通道安全。10年来,中国海军常态部署3至4艘舰艇执行护航任务,共派出31批100余艘次舰艇、2.6万余名官兵,为6600余艘中外船舶提供安全保护,解救、接护、救助遇险船舶70余艘。 中国军队积极参加国际灾难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派遣专业救援力量赴受灾国救援减灾,提供救援物资和医疗救助,加强救援减灾国际交流。2012年以来,组织或参加马航MH370失联航班搜救、菲律宾“海燕”台风救援、抗击西非埃博拉疫情、马尔代夫水荒救援、尼泊尔抗震救灾、老挝水灾溃坝救援等多项行动。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服役10年来,执行7次“和谐使命”任务,共访问43个国家,为到访国民众提供医疗服务,组织医学交流,惠及民众23万余人次。 中国积极开展国际和地区反恐合作。加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国际反恐合作,组织开展反恐联合演习,打击非法贩运武器、弹药和爆炸物品,合作查明和切断人员渗透渠道,推动国际反恐情报交流共享。主办以反恐为主题的“长城”国际论坛,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反恐工作组、全球反恐论坛等多边反恐机制。同有关国家举行双边反恐磋商。推动创建阿富汗、中国、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军队反恐合作协调机制,举行两届军队高级领导人会议,开展反恐交流合作,积极维护地区安全。 结束语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国军队现役总员额减至200万
- 下一篇:最高法:猥亵儿童犯罪在法定刑幅度内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