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怎么建?学科跨出去 文理融起来(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新文科怎么建?学科跨出去 文理融起来(2)

  张政文:新文科能否建设好,教师很关键。一方面,要加强现有文科师资的教育培训。通过骨干研修、在职攻读学位、国内外考察研修等多种途径,推动教师观念、知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同时,增强文科内部及与理工科的师资融合,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文理交叉的新文科教师队伍体系。另一方面,为新文科教育培养后备人才。聚焦新文科的综合性、跨学科和融通性,动态调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新时代、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监控体系、评估体系和反馈体系;坚持“拓宽专业口径、强化学科基础、注重创造创新”的原则,建设跨学科的新文科课程群;推行开放式教学模式,通过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构建新文科教育协同育人大格局。

  新文科建设要把好评价导向“方向盘”。着力构建以教学投入为引导的激励体系,探索建立符合新文科建设需要的职务职称评聘制度,鼓励教师把更多精力放在研究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上。着力构建高水平科研服务教学体系,把支撑教学作为学术评价的重要指标,引导教师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着力构建符合新文科学科建设和培养方向的科研评价体系。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解决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带来的简单量化弊端。

  郝文斌:强化师资水平要抓住三个要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通过重组教研室等组织形式,搭建不同学科教师交流、帮扶平台,深入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服务、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推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强化教师研究能力、服务意识等全面素质培养。对教师从事基础研究、科学创新给予褒奖和认可,对教师发明专利等应用技术成果给予一定激励;积极探索“人才特区”管理模式。切实加强学科团队建设,鼓励多学科间团队协同,促进跨团队、跨校、跨区域人才流动。

  在对教师做出评价时,应充分考虑文科教师职业劳动间接性、长期性、非线性、难以量化的特点,激发教师的职业发展意愿。坚持教师评价的客观性,实现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对于教学成果突出的教师可申请免成果评价,重点考察其对教学效果、学科发展、团队建设等方面的贡献;坚持教师评价的周期性,实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统一。教师评价应从三年一周期转变为五年一周期,甚至更长,并根据新文科建设情况,灵活调整评价周期。

  董纪昌:新文科要求教师了解新兴技术发展特征,灵活运用基于“互联网+”和AI技术、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的新型教学模式,将教学、智能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机结合。

  衡量新文科建设效果不能简单套用理工科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不能指望短期内就见成效,要用新的评价体系代替传统唯论文、唯奖项、唯职称、唯帽子的评价体系,建立面向教书育人质量、面向解决现实问题、面向理论和实践创新等新的评价体系。

  4、为大学生带来一场“学习革命”

  光明智库:暑假一结束,就会有很多新生走进大学校园,和新文科“面对面”。大学生们很关心:新文科建设为他们释放了哪些红利?为适应这种新专业要求,学生们应如何做好准备?

  董纪昌:新文科的意义在于更强调文科专业基础的融通性,帮助学生打牢基础、扩展能力,培养专业素养高、综合实力强、有创新视野的新型人才。

  在新文科建设的推动下,心理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新闻传播学等专业或将率先进行教学改革,在师资队伍、软硬件设施等方面进行创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无论是近年出现的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还是人社部等三部门发布的13个新职业,均能与新文科找到契合点。可以预见,未来5至10年内,新文科建设将托举起一批新的热门专业。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