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患者一年吃掉百亿元保肝药 为何国外根本没这药(6)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中国患者一年吃掉百亿元保肝药 为何国外根本没这药(6)

  方一帆感到,最近几年,他所在的医院开出的保肝药越来越少了。事实上,保肝药是中国近年来大力整饬的各类辅助用药的冰山一角,这类药物也被业界称为“万金油”。

  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贺滨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所谓辅助用药,就是那些“安全无效”的药,国家从来没有什么政策文件或法律法规去明确它的定义。辅助用药的特点是,通常销售额大,但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临床使用宽泛。

  保肝药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产业。以水飞蓟为例,国内有100多家通过国家食药监局(CFDA)审批的药企都在生产各种类型的水飞蓟制剂。其中,化学药和原料药主要包括水飞蓟素、水飞蓟宾等;中成药则包括各种品牌的益肝灵。据药渡网信息,2015年,样本医院水飞蓟素的销售额达1.2亿,预计整体市场规模在7亿元左右。

  据公开资料,前述降酶药双环醇,2016年在样本医院的销售额达2亿元,同比增长21.9%,估计总市场规模在10亿元左右。相比之下,世卫组织推荐的慢性乙肝治疗首选药物之一的恩替卡韦,其2016年在中国的销售总额也不过17亿元。《科技日报》201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说,双环醇累积销售额达30亿元,稳居国内口服保肝用药的首位。文章写道,“双环醇可以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总体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

  在中国肝炎所用化学药中,保肝药撑起了近四成的分量。据米内网HDM数据库显示,2017年,中国重点城市公立医院肝炎化学药物市场约为82亿元,占重点城市400多家公立医院用药总金额的6.17%。这个市场主要由抗肝炎病毒类、保肝护肝化药、免疫增强调节类三大板块构成,其中,保肝护肝市场约为31亿元,在重点公立医院肝炎化药市场中的占比大约为38%。

  米内网引述相关报告称,2017年中国肝病用药总体消费超过600亿元规模。同时预测,2020年中国护肝降酶药市场高达120亿元规模。

  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剂科韩爽等人2016年在《中国药学杂志》上撰文指出,“安全无效”的药品花费最多,已成为中国特有的奇怪现象。相比之下,美国从没有“辅助用药”的概念,每一种获得FDA批准上市的药品都有明确而具体的适应症,且适应症都有临床试验数据支持。

  茅益民认为,在不同的肝脏疾病治疗里,保肝药的地位也不大一样,比如在病毒性肝炎中,首要的是抗病毒治疗,保肝药就只是一个辅助地位;但如果在药物性肝损伤中,除了停用造成肝损害的药物,别无他法,相对而言,保肝药就算是一个主流的治疗方式了。但依据北大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邵宏等人2016年发表的文章,保肝药都被归于肝病辅助治疗药物。

  一个值得注意的背景是,很多现在被贴上辅助用药标签的药品都是在2006年之前审批的,包括许多保肝药。1998年~2006年,中国药品审评审批还未建立科学规范的体系,在发展扶持医药产业、解决“缺医少药”问题及腐败等多种历史因素作用下,不但仿制药审批十分宽松,媒体报道的所谓“一年批一万个‘新药’”的情况也发生在这一时期。

  贺滨说,当年申报的很多数据,包括临床试验数据都有掺假,但现在再去甄别哪个药造假,没有人说得清楚。一位不愿具名的知名肝病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国外根本没有这些药,因为人家药物审批上市门槛高;以前中国(药物审批)门槛低,多数保肝药放到现在估计都没办法准入。我们的问题是,只有进入,没有退出机制。”

  贺滨说,尽管对于如何解决辅助用药问题业内专家有不同立场和看法,但基本上达成了两点共识:一是1990年代和2000年年初期间审批的药很多都有问题,二是辅助用药基本上是无效且没有必要的。

  2018年年末,国家卫健委明确将制定全国辅助用药目录并定期调整;2019年7月1日,《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公布,收录了神经节苷脂、奥拉西坦等20个品种,对其使用情况进行重点监控,而保肝药并未位列其中。对此,贺滨表示,一方面在辅助用药没有明确定义的情况下,哪些药进入监控名单很难判断;另一方面,中国医疗行业所谓“以药养医”,亦即长期依赖这些安全无效药的销售,背后利益盘根错节,因此推进很难。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