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有何不同?设立哪些机制?专家回应(4)
时间:2019-07-11 07:39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原本,清洁化供暖是件好事,但有些地方急于施工,要环保不要采暖,造成老百姓冬季采暖季挨冻。2017年有报道称,北方农村小学出现在教室外写作业的情况。对此有关部门的回应是之前取暖的锅炉达不到环保要求,而学校的“煤改电”改造工程没有按时完工,造成学校未按时供暖。除此之外,2017年,我国多地出现天然气紧缺,也为当时的供暖面临压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 孟玮:: 供气有缺口的地方要认真落实‘压非(非民用天然气)保民(民用天然气)’方案。也就是说,只要是民生用气,无论是合同内还是合同外,都要无条件予以保障。” 解说: 而国家发改委同时表示,各级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燃煤改烧天然气”没到位的允许使用煤炭取暖,全力保证煤炭资源供应,保证燃煤供热机组正常运行。 如今,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已经进入第二轮,不仅督查的目标变了,深度也变了,督查的方式也更人性化、规范化。 【新闻播报】 文件还要求,被督察省(市)、集团公司应依规依纪依法做好问责工作。在边督边改过程中,禁止以问责代替整改,滥问责、简单化问责等行为。 解说: 除此之外,在生态环境部的这份文件中,还首次提到了“容错机制”。对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担当尽责且成效明显,但因客观原因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等情况,应当实行容错机制,鼓励有关干部担当作为。 董倩: 接下来我们要看到的这三个词,应当说也是外界对于此轮中央环保督察的一个非常大的关注,分别是禁止“一刀切”和“滥问责”,再有一个是给出一种“容错机制”,如果说禁止“一刀切”和“滥问责”,是给这些搞生态的干部们吃了一颗定心丸的话,那么容错这两个字无疑又给他们打了强心针和兴奋剂。 我们继续连线常所长,首先您给我们解释一下怎么叫做“容错机制”,都会容哪些错? 常纪文: “容错机制”就是指千篇一律的企业追责,有一些工作失误,或者说工作不到位的,或者说你尽了职责的,有一点的宽泛,不是说所有的原因都要追责,这体现了监督管理人性化的原则。 董倩: 刚才我们也说到,这一次是禁止“一刀切”和“滥问责”,如果说我们能够给干部,能够容他们的错的话,会对“一刀切”和“滥问责”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会不会把这个问题能够改变掉? 常纪文: 能够有很大的改变,因为第一轮环保督察,包括回头看,处理了一大批各行业的监管部门。有的地方问责就不问原因,就导致一线的监管干部工作流汗还流泪的现象,挫伤了地方干部监管工作的积极性,一些地方还有一个说法叫做上边千把刀,下边一颗脑袋,监管的部门太多了,到基层就一颗脑袋。 所以越到下边他有的时候就越害怕,越是基层的干部就越多干活,越多干活的干部事物就越多,如果不容错的话,基层干部就不敢去执法去监管。 去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就专门针对这个现象提出了“容错机制”,打造一支环保铁军。 董倩: 但是您看,“一刀切”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一刀切”有一个好处,标准是一致的,但是如果容错的话标准就很多了,谁来掌握这个标准,谁来说他这个错是不应当犯的,他的确就是错,谁来说这个错是可以犯的,我可以容它,这个标准问题怎么解决? 常纪文: 容错的确是法制化,不能凭主观去想象,所以现在提出了容错机制,下一步中央环保督察领导小组就会考虑建立容错法制包括哪些条件,哪些程序,容错有法制依据,包括还有法制的程序,只有这样容错的认定科学化合理化。 董倩: 那也就是说容错只是提出来但是并不能马上实施,是这个意思吗? 常纪文: 我相信有关规定正在制定之中,一般如果规定马上实施的话,那么督察也就会很多干部,如果说监管的话就不会被追责,所以给他们打了一剂强心针。 董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