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有何不同?设立哪些机制?专家回应(3)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有何不同?设立哪些机制?专家回应(3)

  那么高质量发展,央企是领头人,必须与前面的绿色体检,这种体检有利于央企从总部到分公司,子公司进行全面的整改和优化。有利于提升央企整体高质量发展能力。

  董倩:

  常所长您看,刚才我们说到央企个头题大,体量太大,以至于很多地方政府不怕督察,我怕这些大个头的企业。而且我们看在以往的案例里面也地区是,很多省、市一级的政府,我们看到不敢管、不愿管、监管不利、查处不严不实、企图蒙混过关走过场等等,怎么面对这种情况?

  常纪文:

  央企是有行政级别的,一般最低的都是正厅级了,有的有副部级甚至正部级,一些地方政府它只是县级甚至厅局级,它的环保部门级别就更低了,管起来心里比较胆怯,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央企有钱,对一些省份来说是财神爷,请都请不来,更不敢去认真执法找麻烦,这些央企可能基于这一点,特别是想我曾经在北京市安监局当个副局长,我原来监管央企的时候也明显的感觉到这一点,央企普遍存在这个特点。在第一轮督察里就发现一些省份的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不敢严格查处环境违法的情况,也发现一些央企对于地方环保部门尽管不认真对待的倾向。

  通过这一次督察,可以整体剥出央企法外开恩的特权现象。

  董倩:

  好的,谢谢常所长。

  刚才关注的是这两家央企,这一次第二轮生态环保的督察过程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新的关键词叫做容错机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继续来关注。

资料图:生态打捞船。 /p中新社记者 张娅子 摄

资料图:生态打捞船。 中新社记者 张娅子 摄

  解说:

  新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已经全面启动,此次对“一刀切”和“滥问责”的问题,首次被坚决禁止。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 翟青:

  “一刀切”既损害了合法合规企业的切身利益,对于生态环保工作而言也是一种“高级黑”。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坚决反对,一旦发现,严肃查处。在第一轮督察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这些情况,包括有些县里知道要督察,把一个工业园区的企业统统关掉。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发现以后立即要求地方进行整改,制止这种行为,

  解说:

  在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文件中明确,被督察对象不得为应付督察而不分青红皂白的采取紧急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以及“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 翟青:

  有些县里知道要督察,把一个工业园区的企业统统关掉。某地的一个区县为了数据好看,为了没有冒烟的情况,怎么办呢?把蒸馒头的店统统关掉了。

  解说:

  从2015年以来的中央环保督察组,已经对全国31个省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一次全覆盖式督察。在此过程中,个别地方出现了简单粗暴的“一律关停”等现象。例如有的城市,“散乱污”企业的一年淘汰整治企业数量达到5000家,其中关停取缔数不少于任务数的70%。而在近年来,提出类似这样高强度的环保目标并不在少数。

  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在环保整治过程中的处罚力度也不小。在2018年1月至6月,全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共下达处罚决定书72192份,罚没款金额达到58.5亿元。一些地方的“限产”、“停工”、“处罚”,造成企业被强停工限产,大量工人失业。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督察二处副处长 邢长城:

  因为在以往我们督查过程中发现什么,个别地方它确实为了什么应付这种督察检查,它集中地对一些重污染的企业或者是行业进行那种集中停产,造成影响非常恶劣,因为这些一刀切的现象影响到了一些企业的正常的生产,包括一些群众的生活,而且对督察整个权威和严肃性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在第二轮督察时一定要禁止地方/这种现象发生。

  解说:

  近年来,为了打好“蓝天保卫战”,全国多个省市开始改造清洁的供暖设施。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