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对欧洲是机遇还是挑战?新任驻德(3)
时间:2019-04-15 15:17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我们要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推进合作。唯有双向、持续的开放才能促进合作,为两国民众带来更多实惠。上世纪80年代,以大众汽车为代表的德企业较早参与中国开放进程,既作出了贡献,也从中受益。我曾在广东省工作3年,那里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面最大、开放程度最高的“明星省份”。正是秉着这股“敢为人先、开放进取”的精神,广东与德国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巴斯夫即将投建的大型独资化工项目即落户于广东湛江。我也曾实地参观广东揭阳的中德金属生态园,双方合作搞得有声有色。广东的例子说明,开放合作才能扩大发展空间,才能实现优势互补。相反,如果人为设置壁垒,干预甚至阻碍经贸合作,不仅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还会损害自身发展利益。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德更应坚守融通理念,促进开放合作,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我们要增进彼此认知、提升互信水平。通过坦诚交流使双方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减少误解,最终达成互信,对中德合作至关重要。最近一段时间,德国、欧洲的舆论对中国的关注度很高,我也听到对中国发展崛起不同的解读声音,特别是“一带一路”对欧洲而言是机遇还是挑战的疑问。我想强调,30年前,中国对德国谋求民族统一给予了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坚定支持。时至今日,我们同样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希望看到一个更加团结、稳定和繁荣的欧洲。中国先贤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过程中,从未以损害别国利益为代价,而是倡导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此,中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共赢合作提供了一个大平台。部分人士对“一带一路”抱有很深疑虑,让我想到这两天春意盎然,我却出现了过敏反应。医学上说,过敏是体内免疫系统对不熟悉、不了解的某种事物的过激反应,而该事物本身对人体无害甚至是有益的。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认识到“一带一路”所蕴含的重要机遇。“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道理大家都懂。希望有关人士能尽快克服对“一带一路”的“过敏症”,中德共同挖掘合作潜能并从中获益。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们都是中德关系持续向好发展的见证者、受益者和建设者。双方合作的深入推进不仅有赖于两国政府的努力,更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件件具体的事、一份份具体的工作实现的。让我们再接再厉,抓住机遇,不断拓宽合作领域,不断丰富合作内涵,推动中德合作再上新台阶。谢谢大家!(彭大伟) (资料来源:中国杜塞尔多夫总领馆、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图据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