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纪实(5)
时间:2019-07-06 16:21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整合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来,三台之间深度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生了“1+1+1>3”的“化学反应”,更好推动了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能力显著增强。 这次机构改革,对机关后勤服务保障方式作了一些探索创新,对于新组建的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等部门,没有设立单独的后勤服务机构,而是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按照统一项目、统一标准、经费归口、资源共享的原则,统一提供后勤服务,包括办公用房维护、物业管理、公务用车服务、办公设备配备等4大类16个事项,既精简了机构人员、节约了行政资源,又规范了服务类型、提高了工作效能。 “一个指向”更加凸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次改革,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履好职、尽好责,在教育文化、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医疗保障、退役军人服务、移民管理服务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领域,加大机构调整和优化力度。 “这块光荣牌,让我感到我们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最光荣的人。”不久前,广西壮族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收到85岁退役军人黄祖南写来的一封感谢信。 老人一家三代从军。得益于新组建的各级退役军人事务机构,3400万户像他一样的家庭挂起了光荣牌,3900万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获得身份认定和信息采集,8.2万名军转干部、40余万名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退役军人荣誉感、获得感不断激发。 浙江省精干设置县乡部门机构,推进流程再造,推进执法重心下移,省级除保留海洋渔业、药品2支特殊执法队伍外,其他行政执法职能主要由市县承担,在18个乡镇(街道)开展“一支队伍管执法”试点,解决了看得见的管不着、有权管的看不见而且多头管理的问题。 贵州省突出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战略重点,因地制宜加强和创新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着力构建执行有力、简约高效的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通过机构改革,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公共服务的新需要获得回应,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一些突出问题得以解决,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更好保障,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激发。 在兰州新区,一个投资30多亿元的项目,近期即将正式投产。“从项目登记备案到建成投产,仅用1年时间,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公司负责人感慨地说。 通过这次机构改革,兰州市整合多部门相关职责,组建政务服务管理局统一开展工作。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多、时限长、程序杂的“通病”,将所有审批事项时限压减三分之二。 一年多来,各地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推进“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勇于自我革命 不断开拓创新 机构改革,不仅带来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更在改革中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深化改革、继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一系列重要启示。 改革关头勇者胜。 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唯有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才能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 早在启动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定下了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要动奶酪的、是要触动利益的、也是真刀真枪的,是需要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的。”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挥统领下,改革坚持问题导向,不回避权力和利益调整,把理顺部门职责关系作为主攻方向,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不简单修修补补,不搞模棱两可,下决心解决长期存在的职责交叉问题。 党和国家机构实现了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变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世界看到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加速度,看到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中国决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