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促开放,中国这样拥抱世界(3)
时间:2019-07-04 17:17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姚凯:我国应尽快制定国家对外投资法。境外投资涉及法律、技术、市场、文化等诸多方面,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作支撑和保障。要积极引导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遵守国际投资的通行规则,遵守当地国家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实现与当地社会、文化、法治的良性融合。对于企业而言,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创新创业活动,抢抓发展机遇,瞄准国际前沿,实现品牌、技术、市场和营销网络等的全球整合,真正实现“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价值创造。 丁焕峰:要加强企业发展与国际标准对接。强化风险意识,在企业自主研发生产过程中,参考国际生产标准。同时,企业要善于利用国际企业规则,稳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认知度、忠诚度。通过国内与国际制度的衔接,使企业熟知海内外市场的发展规则。要加快“一带一路”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支持一批有能力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承办国际业务的中介机构,在国际会计、审计、法律、评级、风险评估、信息等领域,为企业提供发展咨询服务。 李清彪:共建“一带一路”是新时代我国全方位“走出去”的样板,它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走出国门,参与相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支持与相关国家分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水平的轨道交通、核能发电和工程机械等技术。 推进“中国创造”享誉世界。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高技术、高质量、高品质的“中国创造”赢得世人点赞。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机床、高铁等高端产品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复兴号”动车组、“华龙一号”核装备等一批大国重器加速走向世界。这些都将助推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推进“中国标准”影响世界。随着“中国创造”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日益增强,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装备开始影响全球的标准制定和规则体系。此外,中国是轨道交通领域中直线电机、无线重联系统、车载多媒体系统等国际标准的制定者。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的“中国标准”影响世界,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中国贡献。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胜、王斯敏、马卉、蒋新军、刘嘉丽 通讯员 焦德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