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促开放,中国这样拥抱世界(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以创新促开放,中国这样拥抱世界(2)

  掌握核心技术,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只有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对此,要更加强化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联系,推进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创新创业创造,关键在人。新时代要创新人才培养内涵,全面释放、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培养面向新经济、新产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创业创造人才。

  创新创业创造为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合作共赢提供了更多机会。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建设面向相关国家的科技创新联盟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各国共同发展创造机遇和平台。

  3.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光明智库:当前科技创新在我国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压力与挑战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创新合作是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驱动。请问,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如何“向创新要动力”?

  李清彪:要充分发挥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丝绸之路精神是古代先人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精神的伟大结晶,在今天仍需要继承和弘扬。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浙商的“四个千万”、闽商的“爱拼才会赢”、深圳的“拓荒牛”精神、陈嘉庚“诚、信、果、毅”精神等交相辉映,都是创新创业创造的重要精神源泉和动力。

  要紧密联系海外华人华侨。据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海外华人华侨总数就已超过6000万,他们在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行业拥有先进技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储备池”和“战略资源库”。华商企业的先进理念、海外视野和资本优势,为创新创业创造提供有利条件。

  姚凯: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观。科研人员应该具备“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精神,注重基础研究和长期价值,不能一味地着眼当下,只注重应用研究。要坚持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充分保障科技人才权益,落实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兼职兼薪等制度,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力。要改变相关的评价体系,使更多人愿意从事长期性、基础性研究,为创新驱动发展蕴蓄能量。

  丁焕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共建“一带一路”,需要向创新要动力,关键是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进一步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在“走出去”方面,要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顶尖科研机构合作,强化技术产品孵化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需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扩大高技术产业及其产品的出口。在“引进来”方面,要主动布局、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要继续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高技术产业,鼓励跨国高技术企业来华设立研发中心;鼓励国内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与海外机构合作,建立联合研发机构和开发中心,打造产业生态圈联盟,推动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进程。

  4.让更多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更多中国创造贡献世界

  光明智库:企业是走出去的主力军。怎么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更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相关创新创业活动,并通过他们带动相关国家共同创新?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