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不配合基层咋创新?八大难点致基层治理低效(3)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上级不配合基层咋创新?八大难点致基层治理低效(3)

  最终,县领导来走马观花调研,举全县之力,重点、重金打造的几个“盆景”自然得到首肯。但基层干部反映,只要资金不再投入,这个所谓的产业扶贫典型很可能难以持续,留下一堆烂摊子。

  多地基层干部还反映,工作做得好不好,能不能提拔,常常是上级说了算,因此部分地方抓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环境整治、空心村整治等工作,都是投入重金打造盆景典型,领导来视察时看了满意即可,其实面上的情况改观并不大。

  难点六

  弹性欠缺:上级不配合,基层哪敢主动创新

  “算下来,我们镇的工作人员有7种不同的身份,编外人员占大多数,且是乡镇工作的主力。”东部某镇党委书记说。但这些人由于身份问题,无法在职务职级上得到晋升,一样的辛苦,却不一样的待遇,很多人看不到希望,没有工作热情。

  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个乡镇打算成立一个类似镇办企业的公司,把他们都放到公司里去,优先让这个公司承担镇上的水利工程、农田整治、绿化、城镇建设等工作。“反正乡镇要雇人干这些活儿,给他们成立了公司,就可以优先雇他们。公司有了收入,可以提高这部分人的收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该镇党委书记说。

  于是,这名镇党委书记向县里汇报,不仅没有得到批准,反而招来责备。理由是“县里所有乡镇都没有这样的先例”。令乡镇干部不解的是,县里好几个局都有这样的公司,一些街道社区也有这样的公司,为什么乡镇不能有?

  受访基层干部反映,随着社会转型加快,新问题不断出现,基层治理势必要打破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但这种创新在实践中进展困难:当向上级请示时,上级未置可否;一旦出了问题,上级可能就要问责。没有上级的配合,不少基层干部逐渐失去探索创新的积极性。

  在北方某省的农村改厕工作中,一开始是“一刀切”,要求全部采用双瓮脚踏式充水厕所。但是,有的农村改用水桶冲厕会更切合实际。“唯实不唯上,就会被问责。”一名乡镇干部说,由于不切实际,改厕工作很难推进,直到这个省的省级领导了解情况后,把“一刀切”的标准改了,这项工作才更顺畅地开展。

  难点七

  结构倒悬:出点子的多,抓落实的少

  “不妨梳理一下,乡镇一共有多少活儿,像列政府职能一样搞个目录,看看就目前的人员编制能不能干完?”一名县领导说,干不完,上级又硬压,无奈之下只好搞形式应付。

  一名乡镇副乡长告诉半月谈记者,他一个人担负着农业、水利、林业、农村环境整治、防火、防汛、道路两边林带治理、气象、农业统计报表、养殖厂监管、动物防疫、非洲猪瘟防控、包村信访稳定等活儿。

  “有的看似小活,比如统计报表,实际耗费的精力非常大。”该副乡长说,这些活儿对应着上级农业农村、气象、信访、生态环境等10多个部门,这些部门级别越高人员越多,且都是“出点子的”,只有到了乡镇才是“抓落实的”。每个部门都向他提要求、要结果,忙不过来只能是各种应付。

  他们乡镇虽然还有3个农口的自筹自支临时工,有时候可统筹做一些工作,但相对于繁重的任务来说杯水车薪。在那些没有自筹自支工作人员的乡镇,落实情况更是糟糕。

  不少基层干部反映,当前,治理结构倒金字塔,上面布置工作的多、提要求的多、督查监管的多,而到了基层,往往很多工作压在一个人头上。这种治理结构导致很多问题,也直接催生了基层形式主义。

  采访中,一位乡党委书记告诉半月谈记者,一次,他接到上级领导布置的一个根本不可能在规定时间完成的任务,无奈之下,他只好批给副乡长去做。

  时限到后,副乡长汇报说,任务完成了。“我干了这么多年乡镇工作还不知道?这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我也不能去查,查出没完成反而‘套’住了我,只能是顺水推舟,转头也给上级汇报工作完成了。”这位乡党委书记说。

  难点八

  成本错配:高负荷强运转,催生无成就感的疲态

  一边是基层治理空转,一边是基层干部超负荷运转,当下治理成本错配在基层干部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得格外明显。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