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49:农村少年奋斗半生终成国家一级美术师(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学堂 >

生于1949:农村少年奋斗半生终成国家一级美术师(2)

  其时,改革开放不久,从封闭、保守的困境走出后,整个国家变得鲜活、生动起来,裴文奎脚下的这片土地也是一片生机。来到太原画院后,裴文奎的创作激情喷涌。

  1986年,太原画院组织“煤矿之春”采风创作。裴文奎和同事遍访山西各地煤矿,在矿井下、井架边,裴文奎用眼睛和纸笔记录着经济复苏、对外开放等时代元素。

  在和矿工相处过程中,裴文奎发现,随着时代进步,煤矿职工井下使用的矿灯早已更新换代。在一幅《矿灯今夕》作品中,矿工头顶的矿灯从“口衔油灯爬陡坡,千斤煤炭用背驮”走进安全可靠的蓄电池时代。一盏矿灯的变化折射出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时代变迁。

  在中美合资的山西平朔露天煤矿,裴文奎记录下“轮胎直径3米,载重可达150余吨的进口运煤车”“体量巨大的矿区”。裴文奎说,这些“巨无霸”卡车、电铲,还有中外合作开发煤炭模式,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时代红利。

  1989年,太原画院又组织了“农村新貌展”,裴文奎的工笔画《月光曲》入选。一片朦胧月色中,近处苍劲的葡萄老藤和远处密密麻麻的新藤相映成趣。画面一角,采摘入筐的累累果实和一抹红色的拖拉机透出一股乡土世界的活力。

  裴文奎说,《月光曲》创作于葡萄之乡——清徐县。那一天,他在清徐一处葡萄园采风。看到果农们披星戴月采摘葡萄,满园生机令人垂涎,“农村的生机和改变让我为之一振”。

  

生于1949:农村少年奋斗半生终成国家一级美术师

  感恩时代改变命运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其间,裴文奎的创作理念日趋成熟,他的作品日渐深厚。

  1997年,香港回归,全国组织百名书画家赴京参加书画展览交流活动,裴文奎受邀参加;1999年,澳门回归,裴文奎再次受邀赴京参展。

  裴文奎说,我是农村出身,后来辗转各地,能有今天的一些成绩,是因为“时代进步改变了我的命运”。

  2009年,裴文奎退休,他把更多目光投射在农村。近年来,他的足迹遍及山西原平、祁县、稷山等地。在他的笔下,有万亩梨园的风情,有唐代老枣树的神韵,还有农家院里的玉米、南瓜。

  在大同采风时,裴文奎看到,“以往被破坏、忽视的古长城得到保护;云冈石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在山西稷山,当地政府对唐代、明清时期的老枣树进行挂牌保护,并鼓励个人认领。裴文奎说,过去,人们只盯着煤铁资源。在经济发展之后,“人们对资源的概念也在更新”。

  对于自身和时代的关系,裴文奎说,我感恩这个时代。过去,“各种图书、教育资源匮乏,很多青年有志学习但不可得”,如今,终身学习成了很多人的理念。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