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何冀平:你这么年轻,哪来的剧本中的沧桑?
时间:2019-06-30 17:03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是公认的香港电影的黄金十年。那时的港片可与好莱坞电影媲美,那时的维多利亚港群星璀璨。千禧年后,港片开始走向低潮。 在辉煌的末尾,北京姑娘何冀平来到了香港,并用笔留下了自己的光亮。电影《新龙门客栈》《龙门飞甲》《投名状》,以及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楚留香》等的编剧一栏中,都有她的名字。 图为何冀平 虽然写了这么多影视剧,但何冀平最迷恋的还是舞台。她曾在北京人艺待过7年,她说,是人艺打下的根基,使她能够在香港站住脚跟。 好一座“天下第一楼” 多年之后,何冀平仍记得自己是如何进入香港影视圈的。那是1991年,北京人艺携话剧《天下第一楼》到香港演出,在诸多观众中,有业已成名的导演徐克。据说徐克看完戏后,连夜找两样,一是烤鸭,一是何冀平。 他对何冀平说:“你能把一个饭馆写得这样有声有色,一定能写好一个客栈。”就这样,她开始了第一部电影《新龙门客栈》。 《新龙门客栈》海报 这部让徐克都心动的《天下第一楼》,正是何冀平在北京人艺的成名作。1988年上演,随即轰动京城,30年来连演不衰,如今仍是北京人艺的招牌戏。 何冀平以烤鸭老字号“福聚德”为载体,讲述了一个“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故事。结尾的一副对联更是点睛:“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时宜明月时宜风。” 资料图:《天下第一楼》李春光 摄 写剧本时,她刚进剧院4年,30多岁尚年轻。老前辈们给了她不少帮助,何冀平说,曹禺院长看了剧本后,专门从医院出来,请她和两位导演到家里去,从中午一直聊到晚上。 《天下第一楼》联排后,他还曾问过一句让何冀平至今难忘的话: “你这么年轻,哪来的剧本中的沧桑?” 资料图:《天下第一楼》李春光 摄 人艺打下的根基 “我的沧桑,是从六岁开始的。”何冀平曾在书中写道。幼年时,因为父亲的海外背景,她的童年总是很孤独。没人跟她玩儿,她就在家看书,家里一排排的书成了她的伙伴。 她喜欢契诃夫的小说和戏,喜欢《红楼梦》,喜欢昆曲的词。自然而然地,她跟戏剧结了缘。 考中学时,因为作文得了满分,她考入当时的名校北师大女附中。后来,何冀平下乡西北。在陕北的黄土地上,她突然觉得挣脱了一切枷锁。劳动之余,她自编自导,为乡亲们表演节目。 《龙门飞甲》海报 因为会写剧本,何冀平受到上边的重视,被调回北京,成为一名工人。在工厂,她还是坚持写剧本。没想到,她写的剧本得到了北京人艺党委书记赵起扬的赏识。赵起扬看她是可造之材,邀请她去人艺当编剧。但因为想上大学,她婉拒了。 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时,北京人艺从文化部要了一个名额,指名要她去。就这样,何冀平成为了北京人艺剧本组的一员。 那时,剧本组的组长是于是之。何冀平曾说,于是之拿到他们的剧本就会躲起来,不接电话不见人,认认真真看两遍,才用铅笔写下意见。后来他当了院长,习惯也是如此。 资料图:于是之 中新社发 赖祖铭 摄 在《天下第一楼》公演后,于是之写文章祝贺她,文中有句话:“感谢剧作家,这些用笔支撑着剧院的人。”后来何冀平去了香港,再也听不到这样的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