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现代美的不倦开掘者(4)
时间:2019-06-28 09:57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二战后,现代主义尚未完全定型,后现代主义又风生水起,使许多人眼花缭乱。但年近花甲的贝聿铭丝毫不为所动,依然沿着“现代美”的既定轨道执着地探索。他从来也不步前人或他人的后尘,从来也不重复自己。他的每一项设计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超越,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一个”! 贝聿铭出身世代名门,从小受过良好教育,故文质彬彬,举止儒雅。可能人们因此以为,像他这样的人,凭着他的教养与才华,就可以平步青云,成就大业了吧。无数伟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人的决定性的成功智慧往往是在失败的绝境中产生的。这才有“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句古训。这一经验对于贝聿铭也不例外。1964年,他成功地击败了两位当时名气比他大的设计大师,获得了肯尼迪总统图书馆的设计权。不料因为此工程的选址有争议,引起一拨拨的游行抗议,最后不得不将原址放弃而迁往波士顿的一个大型垃圾场,而此举又引起人们的嘲笑。故而肯尼迪总统图书馆拖了15年之久才竣工。1973年,那正是贝聿铭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的建筑事务所在波士顿刚刚承建了63层的汉考克大厦。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波士顿突然刮起一阵狂风,汉考克大厦巨大的玻璃幕墙稀里哗啦碎落一地!这一件倒霉事不仅使他吃了近十年的官司,而且一时声誉扫地,迫使他不得不暂时放弃“根据地”,转向亚太地区去发展。 没有人听见贝聿铭鸣冤叫屈、辩解塞责。他吞下失败的苦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期东山再起。他确实也很快东山再起了!如果没有深度的涵养功夫,没有强大的智慧潜能,他怎么能在几年内发起“绝地反击”,连连以肯尼迪总统图书馆和华盛顿美国美术馆东馆的绝妙设计,拿下国际建筑界的金牌,迅速挽回困局,可谓创造了第一个贝聿铭神话。其后,他不顾巴黎市民的集体反对,坚持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设计方案,终于成就了又一个建筑经典。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最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说出这句名言的贝聿铭不仅是一位天才建筑师,而且是一位具有“坚韧的战斗精神”的优雅绅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