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下底线思维背后的四重逻辑(2)
时间:2019-06-26 18:07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国家层面:重在维护安全。维护国家安全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要充分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风险挑战,首先要守好国家安全底线,维护国家总体安全。 守好国家安全底线,就必须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和宗教极端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漠视基本人权、践踏人道正义,挑战的是人类文明共同的底线”,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行为,将暴恐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 守好国家安全底线,就必须在国际交往中坚决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不意味着放弃正当权益、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我们必须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同时,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维护国家总体安全。 社会层面:重在确保稳定。当前,和谐稳定是根本大局,稳定压倒一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改革发展都无从谈起”。要充分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风险挑战,必须要守好社会稳定底线,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守好社会稳定底线,就必须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统筹做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精准扶贫、医疗卫生、食品安全、老龄事业等各方面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 守好社会稳定底线,就必须做好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粮食安全、‘三农’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之基”。在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必须始终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权益,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18亿亩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基本底线,同时,“要以服务宏观调控、调节稳定市场、应对突发事件和提升国家安全能力为目标”,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民生层面:重在防范风险。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十三五”时期我国的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与之前单纯追求增长的高速度大有不同。要充分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风险挑战,必须要守好经济发展底线,保持经济健康发展。 守好经济发展底线,就必须保持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后,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向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逐步迈进。另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化解过剩产能、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在此情况下,必须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同时“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使我国经济在合理区间内运行。 守好经济发展底线,就必须防范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当前我国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不可忽视,既存在国内金融风险,又存在跨境金融风险,还存在金融风险与其他风险相互叠加,演化为社会政治问题的可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促进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盘点六年G20峰会上的“中国方案”
- 下一篇:胡澄 : 润物无声帮教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