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保险机制治愈巨灾之殇(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引入保险机制治愈巨灾之殇(2)

  结合当地地震灾害多发的实际情况,云南和四川两省开展地震保险试点。2015年8月,全国首个地震巨灾保险——大理白族自治州政策性农房地震保险签单落地,为全州境内因5级(含)以上地震造成的农村房屋直接损失和城镇居民死亡提供风险保障,保费全部由政府财政承担。四川省城乡居民住房地震保险试点也于2015年正式启动。

  巨灾保险之所以要进行试点,李滨分析称,是因为目前对于巨灾损失程度、范围,房屋所有人损失可承受程度,目前的城乡房屋结构,不同房屋结构在不同震级的地震灾害中受损失程度等这些基础数据的掌握尚不够全面。“通过试点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相关数据,进而制订出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保险费率。在确定了科学合理的保险费率后,就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房屋所有权人、当地政府、省级政府和中央政府承担保险费的比例。”

  据朱铭来介绍,从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我国的巨灾保险发展良好,并且出台了一些相关法规制度,建立了地震保险的共保机制。如今,针对洪水、恶劣天气等,还建立了相应的政府补贴制度。

  在夏庆锋看来,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地震等灾害发生后的处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不过,需要明确政府在巨灾保险制度中的作用,巨灾保险制度需要政府支持,仅仅依靠某一个部门或保险行业很难进行充分的赔偿救济。

  “需要发挥保险公司在巨灾保险中的主动作用,巨灾保险虽然具有政策性,但具体的赔偿工作应该由商业保险公司进行,政府需对商业保险公司进行适当的补贴和政策倾斜。与普通商业保险不同,巨灾保险无法完全赔偿被保险人的所有损失,因此需要明确巨灾保险的保障程度和范围。投保居民可根据自有财产的实际情况,向保险公司增购其他商业巨灾保险,提升赔偿额度。”夏庆锋说。

  不断完善制度体系

  合理设定保险费率

  来自上海保交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通过巨灾运营平台投保的城乡居民住宅已达723.5万户,累计提供地震风险保障2874.83亿元。

  巨灾保险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朱铭来认为,未来的巨灾保险,还是要在政府救灾的基础之上,融入商业保险公司的特色化经营。大型灾害需要民政、应急管理部等政府部门统筹安排,但商业保险在其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而且将来还可能在灾害多层次保障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商业保险还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灾前预防方面。所谓灾前预防,不是说有办法能够躲过灾害,地震这种灾害不可能躲过,而是说灾害来了之后,能不能把相应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这需要商业保险在其中长期发挥作用。”朱铭来说。

  朱铭来补充说,于灾害而言,事前的风险管理保险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定期对一些建筑物进行抗灾害风险等级评估,对一些灾害性事故进行防灾应急宣传教育。“这些工作,政府可以做,商业保险公司也可以参与。此外,商业保险公司还可以与有关部门合作,通过现在的大数据平台,对致灾因子做系统的数据分析。”

  夏庆锋认为,未来巨灾保险的推进可能分三步走:一是建立由中央财政协调的风险基金池,同时推进巨灾保险的立法工作;二是从云南、深圳等地的试点起步,积极推出与地方特点相契合的巨灾保险方案和产品;三是鼓励保险公司开发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探索和完善巨灾保险运营模式。

  李滨对记者称,巨灾保险可以在政府主导基础之上,引入商业保险,共同来完善巨灾保险制度体系。完善巨灾保险制度的最基本问题是保费如何确定、谁来承担。这方面涉及城乡房屋所有权人的支付能力,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的支付能力。因此,不断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发展巨灾保险制度的基础。保险公司要科学合理设定相关费率,并开发一些商业保险作为这种巨灾保险的补充。

  据了解,2017年9月,《关于印发宜宾市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实施方案的通知》正式印发,在全市范围全面开展地震巨灾保险工作。这个方案规定,首年参保率按30%进行测算并逐步提升参保率,农村散居五保户、城乡低保对象、贫困残疾人100%参保。

  保险金额和保险费方面,要求城镇住宅基本保额为每户5万元人民币,对应保险费27元人民币;农村住宅基本保额为每户2万元人民币,对应保险费38元人民币。保费分担针对最低档保额,普通城乡居民承担40%的保费支出,省市县三级财政按照3:1.5:1.5比例补贴。农村散居五保户、城乡低保对象、贫困残疾人涉及的最低档自付部分保费由财政全额承担,省市县三级财政按照5:2.5:2.5比例补贴。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