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为培养时代新人奠基(3)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教育部: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为培养时代新人奠基(3)

  第五,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在总结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指导意见》分别对加强和改进考试、命题与招生等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规范学业水平考试。明确省级统一组织实施的合格性考试应安排在学期末,高一年级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的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高校招生录取所需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选择性考试,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二是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和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促进教考有效衔接。同时,从优化考试内容、创新试题形式、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和加强命题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要求,推动提高命题水平。三是稳步推进高校招生改革。加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能力建设,提高招生录取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基本需要,不断完善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并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第六,强化师资和条件保障。一是健全师资补充与激励机制。加大编制统筹调配力度,于2020年底前完成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核定,适应选课走班教学需要。同时,完善普通高中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向普通高中予以适当倾斜,并指导学校完善分配办法。二是改善学校校舍条件。完善学校建设规划,扩大教育资源,优化校舍功能。制订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推动加快消除大班额现象。修订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和装备配备标准,继续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加大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实施力度,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三是完善经费投入机制。首先是“建机制”,完善普通高中建设经费投入机制,明确省市县分担责任;健全成本分担机制,建立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和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其次是“定标准”,针对目前个别省份尚未出台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一些省份标准过低,以及实施选课走班和综合素质评价后学校运转与管理成本提高等问题,要求健全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各地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应于2020年达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个别确有困难的地区可延至2022年前。第三是“拓渠道”,在严格遵守政府债务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多渠道筹措普通高中建设资金。

  吕玉刚指出,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指导、多部门协同推进。为保障改革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指导意见》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明确部门分工、强化考核督导和营造良好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特别强调国家要制定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质量监测办法,引导各地树立正确政绩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完善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激励办法,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