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时间推进120、999两个急救系统整合
时间:2019-04-13 02:46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北京急救呼号逐步统一为120 2018年10月,天坛医院新院,一辆999救护车停在医院内。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2015年6月,一辆120救护车在高考考场外随时待命。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新京报讯 (记者李玉坤)4月12日,北京市人大组织召开“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提高急救服务能力和水平”议案办理工作启动会。记者了解到,北京将利用3-5年时间推进120、999两个急救系统整合,实现统一调度,急救呼号将逐步统一为“120”。 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有284人次代表提出了14件关于院前医疗急救方面的议案,经大会主席团决定合并为一项“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提高急救服务能力和水平”议案,交市政府办理,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工作安排,11月份召开的常委会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市政府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已成立议案督办工作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侯君舒、庞丽娟任组长。北京市政府成立议案办理工作协调小组,市政府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卫健委主任任副组长。 对于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保障情况,代表提出包括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规划建设、优化布局;合理统筹120、999急救资源,有效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呼叫满足率和缩短急救反应时间等。 对于统一监督管理的情况,代表提出协调实现120院前急救网络与999紧急救援网络信息平台的有效联动,建立健全全市统一的监管和信息共享平台。 对于院前医疗急救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代表提出建立与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特点相适应的医护人员岗位轮转机制和薪酬待遇、职务晋升等激励、保障机制等。 对于社会急救能力建设情况,代表提出推动影剧院、体育场馆、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学校、景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配置完备的医疗急救设备设施和药品,提高公共场所医疗急救保障能力等。 【焦点1】 系统整合 统一平台调度全市所有院前救护车 市卫健委主任雷海潮表示,今年将研发全市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具备直接调度全市所有院前救护车的功能,由120、999共同使用。新平台增加与二、三级医院的信息接口和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接口。同步研发“北京通APP”手机端急救功能,方便市民多种方式呼叫急救服务,逐步分流120、999电话呼叫量。 此外,北京将利用3-5年时间,稳妥推进120、999两个急救系统整合,实现统一指挥调度,逐步实现急救呼叫号码统一为“120”。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所使用的“999”号码逐步转变为非紧急救护及航空医疗救援呼号。 记者了解到,这项工作的主责部门是市卫健委、市红十字会,市委编办、市经济信息化局、市人力社保局、市通信管理局参与。 此外,今年6月底前,北京将制定出台关于实施院前急救分级分类救护的相关办法,合理配置和调派急救资源,优先保障急救患者的服务需求;细化非急救服务范围,实施预约转运服务;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焦点2】 公共服务 3年在390余座地铁站配置急救设备 市卫健委主任雷海潮表示,将扩展多种支付方式的应用,实现医保实时结算,完善急救服务用户回访及满意度调查机制。在急救调度系统中嵌入居民区详细信息(如楼层、楼门、电梯等)并及时更新,精确采集患者地理位置信息,提高急救效率,2020年实现。 同时,北京将加强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和药品配置。 今年年底前,市卫健委制定出台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药品配置指导目录。市交通委、华北民航管理局、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履行行业管理职能,用3年时间,组织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5座火车站、390余座地铁站、8个交通枢纽、7个长途客运站等公共场所,按标准落实急救设备设施和药品配置。 【焦点3】 制度改革 医生在职称晋升前到急救机构服务 雷海潮介绍,根据规划,北京市将组织部分具备条件主治医生在晋升高级职称前到急救机构服务,具备资质的急救机构管理人员每周需到急救一线出车1天,通过适当增加值班密度方式增加车组。另外,按照人车匹配标准,缺口部分补充招聘医生、护士及驾驶员、担架员。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国管公积金二套房认房又认贷
- 下一篇:通厕器握把被定枪支散件 安徽高院裁定阜阳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