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年:2019施治基层十大痛点(3)
时间:2019-04-12 14:34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对信访举报区分正常检举揭发和诬告陷害,是避免问责滥用的一道“防火墙”。山东省青岛市将实施诬告陷害的有关人员,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失信“黑名单”,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让诬告者付出代价,还干部一个清白。 实施容错免责机制,及时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非常重要。部分基层干部能干事、有担当,却触碰到一些人的“奶酪”,因而被诬告。针对此,湖南、江西、山东、浙江等地为干事者撑腰,向诬告者亮剑,陆续通报数十起诬告陷害党员干部典型案例,释放出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信号。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公开发布通报,澄清了3起不实信访举报,为3名干部正名。该县县长钟海燕说,澄清通报一发出,干部都在点赞,社会反响也很强烈。 在江西省委出台的基层减负三十条中,有3条涉及改进问责追责程序方式:精准运用“四种形态”,纠正和防止监督执纪畸轻畸重、问责泛化简单化等问题;坚决防止“一有错就问责、一问责就动纪”的倾向;正确对待被问责的干部,对影响期满、表现好的干部,该使用的及时使用。 江西某地一位纪委书记坦言,去年受理400多件问题线索,经过调查,反映失实的占比约七成,有的问题线索要历经数月才能查清事实。“一些问题线索漏洞百出,被诬告者背上了思想包袱。” 为纠正一些干部出现被诬告问责后失去干事创业积极性、“以不作为求稳定”的倾向,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纪委实施“茶语清心”谈话制度。永年区纪委审理室主任苏增林介绍,四类情形的干部是“茶语清心”重点谈话对象:认为受到处分抬不起头,思想压力较大;认识有偏差,对被处分有委屈心理;思想上转不过弯,有抵触情绪;受到诬告,需要澄清。 谈话室里,一张长桌、几把椅子、几杯清茶。在“茶语清心”的氛围中,受问责干部的心结被轻轻打开,一席谈话达到消怨气、鼓干劲的目的。 为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湖北省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追责问责把握政策界限,防止简单化、扩大化。该省妥善使用受处理处分干部,对影响期满且表现优秀的,按照相关程序,该使用的大胆使用。 容错免责机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尚需“以案说法”。东部某市市委组织部一位负责人说,从实践情况看,许多容错免责机制缺乏可借鉴案例,对适用情形的界定还比较模糊。基层干部对改革创新、探索试错是否适用容错免责条款存在疑虑,亟待以案释规,厘清容错免责边界。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尽锐出战攻坚 一个不少脱贫
- 下一篇:南大学者参与发现距离地球66亿光年外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