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上罕见的“赛龙舟”记录(2)
时间:2019-06-06 15:35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明代笔记《酌中志》记载,明代皇室就有端午“斗龙舟划船”的习俗,地点是在西苑,而清廷的赛龙舟则在福海举办。福海是圆明园里最大的水面,水面呈方形,面积大约28公顷,与北海的面积差不多大。爱新觉罗·昭梿在《啸亭杂录》中记载,清廷在端午节搞龙舟竞渡活动,是从乾隆初年开始的,“乾隆初,上于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于福海中,皆画船箫鼓,飞龙鷁首,络绎于鲸波怒浪之间。兰桡鼓动,旌旗荡漾,颇有江乡竞渡之意。”当然,这样壮观的场面,别说普通百姓了,就是官职比较低的大臣都无福得见,有资格跟乾隆一起看赛龙舟的只是一些近支王公、大学士、御前侍卫、内务府大臣等,有时候为了表示特别的优渥,也会邀请一些外藩王公和外国使臣前来观看,“以联上下之情”。观看的地点在福海的“蓬岛瑶台”,观看的具体时间,一般定在五月初一、初四和初五这三天。 不过,福海中的龙舟竞渡,尽管热烈的气氛不输江乡,但并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竞赛,乾隆和嘉庆皇帝都曾经明确说:“御苑龙舟不过按队而行”、“九龙顺轨原无竞”,据说之所以不鼓励龙舟展开竞赛,是为了避免在观看的诸皇子心中激发竞争的欲望,进而引发他们对皇位的争夺……而龙舟竞渡结束之后,皇帝和皇后会侍奉皇太后到同乐园去看大戏,然后进晚膳,至于看的大戏的剧目,也多是《屈子竞渡》这样契合节日主题的内容。 不过,嘉庆帝亲政后,虽然也持续了几年端午节龙舟竞渡的观赏活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以雨泽愆期,罢演者多矣”。 三 凤引龙:轮机爆炸别长河 嘉庆皇帝之后,道光节俭,宫中连唱戏的戏服都破烂如乞丐,更别提赛龙舟了,咸丰倒是常幸圆明园,但笔者没有查到他于赛龙舟一事有何热衷。倒是慈禧,曾经在某一年端午节期间下旨从南方调来二十支龙舟队,在昆明湖里举行了一次赛龙舟表演,据说也颇为热闹,只可惜那时中国内忧外患,国库空虚,已无力将此耗费金钱的活动变成每年的惯例了……更堪悲哀的是,不要说比赛用的龙舟竞渡如飞,就连真正的龙舟,很快也“载不动许多愁”了。 据史料记载,慈禧有一个生活习惯,就是每岁立夏一过,她会乘坐龙舟到颐和园避暑,“斯时,一队龙舟便从西直门外的倚虹堂溯长河而上”——这个龙舟当然不是端午节竞渡的龙舟,而是慈禧太后乘坐的船只。光绪二十八年(1902)以前,龙舟皆用人工背纤,但从是年开始,遣去纤夫,改用翔凤、翔云两艘火轮牵引。翔凤号是同治元年恭亲王奕訢从德国购买的游船,外饰有绛色金花,灿然如火,舱内陈设极为豪华,但由于过于洋气的缘故,两宫皇太后和同治皇帝只乘了一次就弃置不用,仅放在颐和园点缀风景,翔云号是光绪十二年购买的,命运与翔凤号相仿。美国人卡尔在《慈禧写照记》一书中曾经记载,她和慈禧及部分宫眷乘坐两艘火轮泛游昆明湖,谁知靠近龙王庙时,由于轮机失灵,慈禧的御船突然搁浅,十分扫兴,大约就是在那前后,翔凤和翔云成为了龙舟专用的“纤船”。也就是说,慈禧坐龙舟去颐和园时,船头引出两条纤索,一系翔凤,一系翔云,火轮鼓于前,龙舟拖于后,人们取名曰“凤引龙”,又称“龙凤呈祥”。 光绪三十一年(1905)浴佛节的时候,慈禧乘坐龙舟去圆明园的路上,顺道前往万寿寺拈香,怎知那两条作为纤船的火轮在广源闸倒船时,忽听闷雷一响,翔云号的轮机爆炸了,这可把老佛爷吓得不轻,轮船公所无奈之下,只好将翔云号弃在一边,待慈禧拈香毕,改用翔凤号和另外一艘“捧日”号将龙舟纤入昆明湖,但也许正是因为这次事故,叫停了火轮纤引龙舟,“凤引龙”的景观从此在长河上销声匿迹了…… 据说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北海公园曾举行过几次龙舟比赛,但笔者没有查到明确的史料记载,只有资料说端午节举办过从北岸五龙亭至南岸琼岛漪澜堂的有奖划船竞赛。新中国建立后,赛龙舟活动很长一段时间在京城无迹可寻……对于笔者而言,过端午节就是包粽子和吃粽子,小时候很少有粽子卖,五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是买来粽子叶、糯米和小枣自己包,满室的清香迄今回忆起来依然萦绕脑海。新闻上说,近几年在什刹海、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通惠河一带进行过几次赛龙舟,但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却是一片空白——传统就是这样,必须让孩子们从小就听过、见过,才能成为他们永难忘却的文化记忆。 (责任编辑:admin) |